盛彪〔 元代 〕
彪字元仁,号虎林,临安人。官至镇江学正。
强珇〔 元代 〕
元人,字彦栗。读书攻诗。早游京国,遍交缙绅之士。值兵变归,隐居田里,以翰墨自娱。顺帝至正间,荐授常熟州判官,不就。
濮彦仁〔 元代 〕
彦仁字仲温,桐乡人。至元中官吴中,弃职归。
马贯〔 元代 〕
山东单县人。以才学卓越举为监察御史,有直声。官终江西布政司参政。
刘玉汝〔 元代 〕
元吉安庐陵人,字成工。顺帝至正元年乡贡进士,工诗。
陵希惠〔 元代 〕
希惠字季和,宛陵人。
蒋克勤〔 元代 〕
克勤字德敏,湖州长兴人。
华沅〔 元代 〕
华沅(1322-1386),字文楚,元无锡人。生平长于诗,优于礼。
黄复圭〔 元代 〕
元饶州安仁人,字君瑞。博学,与张仲举、危太朴以诗鸣于江右,顺帝至正间死于兵祸。
黄元实〔 元代 〕
(?—1353)元泰宁人,字廷美,少时力学,寡言语。文宗天历初中乡试,授郡文学,不就归。后死于兵乱。元诗选
陈阳纯〔 元代 〕
阳纯,字子正,天锡第四子。
李庸〔 元代 〕
庸字仲常,婺之东阳人。官江阴州知事。号用中道人。
德祥〔 元代 〕
元明间僧。浙江钱塘人,字麟洲,号止庵。工书能诗。洪武初住持径山寺。永乐中尚在。有《桐屿集》。
一分儿〔 元代 〕
一分儿,姓王,元代大都(今北京)角伎(即善歌舞的官妓),歌舞绝伦,聪慧无比。
郑祐〔 元代 〕
(1292—1364)处州遂昌人,迁钱塘,字明德,号尚左生。少颖悟,刻励于学。顺帝至正中,除平江儒学教授,升江浙儒学提举,卒于官。为文滂沛豪宕,诗亦清峻苍古。有《遂昌杂志》、《侨吴集》。
吕权〔 元代 〕
(1292—1329)婺州永康人,字子义。幼简静自持,不妄言笑。闻许谦讲道八华山中,往从之学,每终夜不寐,侪辈推其精勤。
聂镛〔 元代 〕
镛字茂先,蒙古氏。
慧熙〔 元代 〕
慧熙,字本明,号芝庵,孟氏子,惠山寺僧,好学善咏,与倪云林诸老为方外交。
王仲诚〔 元代 〕
王仲诚,生平、居里不详,元散曲作家。
卫德辰〔 元代 〕
字中立,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书史会要》。
王德信〔 元代 〕
王德信:(1234--1294)字实甫,大都人。小令1套,套数2套。
赵复〔 元代 〕
赵复(生卒年不详),字仁甫,学者称江汉先生。元德安(今湖北安陆)人。
贾策〔 元代 〕
(1282—1339)元中州人,字治安。善歌诗,通蒙古语文。自从事改湖广省宣使。累迁杭州仁和县尹卒。善画花竹禽鸟。
成廷圭〔 元代 〕
元芜城人,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礼执。好读书,工诗。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间,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轩。晚遭乱,避地吴中。卒年七十余。有《居竹轩集》。
郭天锡〔 元代 〕
郭天锡(1227-1302),元著名书法家、收藏家。字佑之,号北山,曾为御史,今山西大同(云中)人或作天水人,侨寓杭州,做居于甘泉坊,因藏有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非以后清内府的三希堂墨本),遂自署所居曰“快雪斋”,他是元代初年重要的鉴藏家之一,与赵孟頫、鲜于枢、乔赏成等人常有交往。他收藏了许多古代法书名迹,至今尚流传于世,如传世的唐摹《神龙本兰亭序》、《仲尼梦奠帖》、《题欧阳询梦奠帖》、《神龙兰亭》、米芾《珊瑚复官二帖》、冯承素摹《兰亭序》、以及晋人《曹娥诔辞卷》等。著有《郭天锡日记》、《郭天锡文集》等。
亢文苑〔 元代 〕
亢文苑,生平、里籍不详。元·钟嗣成《录鬼簿》未载其名。从其曲中可看出他曾飘零异乡,落拓不遇,穷愁困厄,因壮志难酬而怀着满腔悲愤。对小人得志、贤才受压的社会现实怀着强烈不满,并具有穷且益坚、经时济世的宏图和信念。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 一百五十人之中。
李道坦〔 元代 〕
道坦字坦之,钱塘人。
张国宾〔 元代 〕
张国宾,元代戏曲作家,演员。名一作张国宝,艺名喜时营(营一作"丰")。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平不详。钟嗣成《录鬼簿》载张国宾曾任教坊勾管(据《元史·百官志》,教坊司所属有"管勾"官,"勾管"或误)。所作杂剧今知有四种:《高祖还乡》已佚,《薛仁贵荣归故里》、《相国寺公孙合汗衫》及《罗李郎大闹相国寺》三种皆存。
朱希晦〔 元代 〕
温州乐清人。顺帝至正末隐居瑶山,与四明吴主一、萧台赵彦铭吟咏雁山中,称雁山三老。明初荐于朝,命未至而卒。有《云松巢集》。
甘立〔 元代 〕
元河西人,徙陈留,字允从。年少富才华。辟为奎章阁照磨,从纂《经世大典》,以病去。仕至中书检校。工诗,亦善书札。有《允从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