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存心〔 元代 〕
(1260—?)元徽州路歙县人,字中全。方回子。泰定帝泰定元年知盐官州。
顾素〔 元代 〕
素字世通,归安人。
不花帖木儿〔 元代 〕
元将,答答里带人。初为宿卫。率兵赴襄阳,与宋将范文虎大战于灌子滩,取胜。后从伯颜伐宋,在阳罗堡大败宋将夏贵。沿江东下,取建康、平江、临安等地,又入福建、广东。追宋将张世杰于香山岛,获众数千。因功为中书左丞、都元帅等职。元统二年(1334年)追封淮王,谥忠襄。
阚志学〔 元代 〕
阚志学 ,生卒年、生平不详。元代散曲作家。时有盍志学学士,不知是否同为一人。
范居中〔 元代 〕
范居中,元代戏曲作家,字子正,号冰壶,生卒年不详,杭州人。其父玉壶,以名儒而假卜术为业,居杭州三元楼前。居中精神秀异,学问渊博。尝出大言矜肆,以为笔不停思,文不阁笔,人之其有才,不敢难也。其妹亦有文名,大德间被召入京,居中亦北行。终于才高不见遇,而卒于家。善操琴,能书法。工乐府,擅制南北合腔,与戏曲作家施惠、黄天泽、沈珙相友善,尝合作杂剧《鹔鹴裘》,已佚。钟嗣成《录鬼簿》吊词曰:“向、歆传业振家声,羲、献临池播令名。操焦桐,只许知音听。售千金,价不轻。有谁知,父子才情?冰如玉,玉似冰,比壶天,表里流清。”朱权《太和正音谱》称其词曰:“势非笔舌可能拟,真词林之英杰”。
刘伯亨〔 元代 〕
刘伯亨,一作刘百亭,瞽者,为书会艺人,生平、里籍均不详。
吴锳〔 元代 〕
锳字子彦,宛陵人。官耒阳知州。
吴采〔 元代 〕
吴采,字廷章,元无锡人。士至浙东行省都事。
三宝柱〔 元代 〕
畏兀儿人,字廷圭。知瑞安州。锄强抚弱,兴学校,均赋役,辨析词讼,咸得其情。历兵部员外郎、浙东副使。
聂镛〔 元代 〕
镛字茂先,蒙古氏。
高志道〔 元代 〕
志道字原朴,嘉祥人。官安州学正。
陈阳复〔 元代 〕
阳极,字子建,天锡第五子。举文学,任侯官山长。
段辅〔 元代 〕
辅字德辅,克己之孙。以文行选应奉翰林,三为御史,遍历陕西、江南及中台。以司业教国子生,判太常礼仪院,寻升吏部侍郎。
陈秀民〔 元代 〕
元温州人,一作嘉兴人,字庶子。博学善书。为武冈城步巡检,知常熟州。历江浙行中书省参知政事、翰林学士。有《寄情稿)。
王仁辅〔 元代 〕
王仁辅,字文友,巩昌(今甘肃省陇西县)人。两娶皆吴人,故多知吴中山水人物,作无锡县志二十八卷,侨居无锡梅里乡祗陀村(今东亭乡长大夏村),终年61岁。无子,门人倪瓒赡之终其身,死为之服址丧而葬。
李淦〔 元代 〕
元建昌南城人,字性学。初长明道书院,世祖征为国子助教,改扬州儒学正,上书言叶李之罪,诏为江阴路教授,以旌直言。淦为文闳密深厚,博通星官浮屠道士百家之言。
姬翼〔 元代 〕
姬翼,字子构,京兆人。元成宗大德初至惠宗至元初之间在世。工诗,多奇句。年十七,与赵孟頫惊叹,以为杂于唐人诗中不能辨。早亡。材著有子构集《元诗选》传世。
赵次进〔 元代 〕
施钧〔 元代 〕
贯石屏〔 元代 〕
刘倩玉〔 元代 〕
行端〔 元代 〕
(1254—1341)元僧。临海人,字元叟,一字景元,自称寒拾里人,俗姓何。世为儒家。十一岁在馀杭化城院出家。成宗大德中赐号慧文正辩禅师,主中天竺,迁灵隐。后主径山作大护持师二十年。工诗文。有《寒拾里人稿》。
栯堂〔 元代 〕
益字栯堂,温州人。大慧杲四世法嗣,得法于净慈隐公。住庆元奉化岳林寺,世传《山居诗》一编,檗庵黄僧游广陵,得于东隐精舍。为元时旧刻。
辛钧〔 元代 〕
东平路人。延祐间,知单州,官至岭南广西道肃政廉访使。
顾鉴中〔 元代 〕
顾鉴中,生平、里籍均不详。《张小山小令选·附录》录其曲。注“元顾鉴中”。
段天佑〔 元代 〕
元泰定元年(1324年)进士,授静海县丞,后擢国子助教,迁翰林应奉,再拜江浙儒学题举。擅长书法。
高栻〔 元代 〕
高栻,燕山人。与张可久同时。生平不详。明·蒋一葵《尧山堂外纪》以为其人字则诚,即作《琵琶记》者,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已辨其非。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
赵由侪〔 元代 〕
由侪字与侪,南丰人。
陈绎曾〔 元代 〕
元处州人,字伯敷,举进士。口吃而精敏,诸经注疏,多能成诵。文辞汪洋浩博,又善真草篆书,与陈旅、程文齐名。累官国子助教。有《文说》、《文筌》等。
赵雍〔 元代 〕
赵雍,元代书画家。字仲穆,湖州(今属浙江)人。父赵孟頫,故元翰林学士承旨,赠荣禄大夫,江浙等处中书省平章政事,赠魏国公,诣文敏。母管氏,赠魏国夫人。赵雍以父荫入仕,官至集贤待制、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书画继承家学,赵孟頫尝为幻住庵写金刚经未半,雍足成之,其联续处人莫能辨。妣刘氏,封归安县君,三子,凤,麟,燕;一女淑瑞 适钱塘崔复。擅山水,尤精人物鞍马,亦作界画。书善正、行、草,亦长篆书。精鉴赏。传世作品有《兰竹图》、《溪山渔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