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首页
国学
人物
诗词
名句
成语
国学名句
类型:
不限
诗词
国学
对联
谚语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
荀况
·
荀子·荣辱
修己而不责人
左丘明
·
左传·闵公·闵公二年
庸愚足以覆事;精明亦足以覆事。
王永彬
·
围炉夜话·第五九则
此已被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
王守仁
·
传习录·卷上·徐爱录
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
王守仁
·
传习录·卷上·门人陆澄录
有田不耕仓廪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佚名
·
增广贤文·上集
用兵之道,先胜后战,量敌论将,故举无遗策。
陈寿
·
三国志·魏书·荀彧攸贾诩传
凡大事皆起于小事,小事不论,大事又将不可救
吴兢
·
贞观政要·卷一·论政体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佚名
·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无欲之谓圣,寡欲之谓贤,多欲之谓凡,徇欲之谓狂。
金缨
·
格言联璧·存养类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佚名
·
孔子家语·颜回
君臣无礼,而上下无别。
刘向
·
战国策·齐六·貂勃常恶田单
墙高基下,虽得必失。
范晔
·
后汉书·列传·郭符许列传
大厦将倾,非一木可支。
施耐庵
·
水浒传·第六十九回
始于文而卒于武,天地之道也。
佚名
·
黄帝四经·经法·论约
行有素履,事有成迹,一人之毁未必可信,积年之行不应顿亏。
·
新唐书·列传·卷二十二
致虚,极;守静篤。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李耳
·
老子·道经·第十六章
宁可湿衣,不可乱步
李汝珍
·
镜花缘·第二十回
窗外日光弹指过,席间花影坐前移。
施耐庵
·
水浒传·第二回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佚名
·
论语·为政篇
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侯,则披文而见时。
刘勰
·
文心雕龙·辨骚
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
小窗幽记·集醒篇
花开又被风吹落,月皎那堪云雾遮。
施耐庵
·
水浒传·第一百一十二回
作文之最乐者,莫如填词,其最苦者,亦莫如填词。
李渔
·
闲情偶寄·词曲部·音律第三
待小人宜宽,防小人宜严。
金缨
·
格言联璧·接物类
武人之刀,文士之笔,皆杀人之具也。
李渔
·
闲情偶寄·词曲部·结构第一
疾风知劲草,严霜识贞木
沈约
·
宋书·列传·卷八十一
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
李昉
·
太平御览·人事部·卷十四
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
荀况
·
荀子·荣辱
富贵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冯梦龙
·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
小人者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荀况
·
荀子·子道
是以其财不足以待凶饥,振孤寡,故国贫而民难治也。
佚名
·
墨子·06章 辞过
学则智,不学则愚;学则治,不学则乱。
黄宗羲
·
明儒学案·甘泉学案·侍郎许敬菴先生孚远
君子之行,动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进退周旋,唯道是务。
范晔
·
后汉书·列传·文苑列传下
无故而尤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理,自然随之。
曾国藩
·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诸弟·劝宜力除牢骚
马行无力皆因瘦,人不风流只为贫。
佚名
·
增广贤文·上集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孔伋
·
中庸·第十四章
刀能杀人,人尽知之;笔能杀人,人则未尽知也。
李渔
·
闲情偶寄·词曲部·结构第一
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
佚名
·
孔子家语·致思
人之不能无屋,犹体之不能无衣。衣贵夏凉冬燠,房舍亦然。
李渔
·
闲情偶寄·居室部·房舍第一
君子之行,动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
范晔
·
后汉书·列传·文苑列传下
逞我机锋,借诗书以戏谑,是名侮圣。
金缨
·
格言联璧·悖凶类
轻则寡谋,骄则无礼。
左丘明
·
国语·周语·王孙满观秦师
水波而上,尽其摇而复下,其势固然者也。
·
管子·君臣下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
李耳
·
老子·道经·第七章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况
·
荀子·天论
圣人不能为时,时至而弗失。
刘向
·
战国策·秦三·秦客卿造谓穰侯
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
曾国藩
·
曾国藩家书·修身篇·致九弟季弟·治身宜不服药
凡战,所谓攻者,知彼者也。
刘基
·
百战奇略·第四卷·攻战
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颜之推
·
颜氏家训·名实篇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