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在线反馈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出处

出自两汉李陵的〔

全诗

径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

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

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行军万里跨越沙漠,作将奋力于匈奴作战。

突围之路已断绝呵,箭射完,刀刃钝,死伤殆尽,被迫降敌,名声扫地。

老母惨死呵骨已成灰,虽想报恩呵何处可归?

注释

径:行。度:跨越。

奋:奋力作战、苦战。

路穷绝:生路断绝。摧:折断。

隤(tuí):败坏。名已隤:指自己不敌而降匈奴。

老母已死:李陵降匈奴岁余,陵母、弟、妻、子皆为汉王朝诛杀。李陵降匈奴后,跟随李陵的士兵逃回说,李陵教匈奴练兵御汉,于是李陵在汉家属遭族灭。实际为匈奴献攻汉之策的,是另一降将李绪。

报恩:报皇恩、亲恩。

参考资料:

1、章培恒 安平秋.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汉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年:142页

赏析

第一、二句以以豪情激昂之调开头,作者回忆当年的英勇战斗。征途跨越万里,穿越茫茫沙漠,携国君之命领兵踏上征讨匈奴之途。以长途奔袭、不畏艰苦、孤军深入、敢斗强敌,表现自己的勇敢无私、忠诚于国家的情怀。《汉书·李广苏建传》载,李陵率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被三万匈奴军所包围,李陵在不利的地势中,击毙敌人数千。单于集合八万兵围攻,李陵军且战且退,艰苦突围,又斩匈奴三千余人,单于派其子率兵激战,李陵复杀敌数千。诗一二句的英勇自豪情调是为国立功之心的表现。“为君将”一语表白了他英勇战斗的动机,也为下文对汉武帝的刻薄寡恩从反面铺垫,遥相映衬。

三四句道出战败投降的不可挽回之遗憾。突围之路已断绝,箭矢用尽,刀刃变钝,士卒死伤殆尽,迫不得已屈服于敌人,名声扫地。这两句话蕴含着四层深意,说尽众寡悬殊、损兵折将的惨状,也抒发出腼颜事敌的奇耻大辱。司马迁《报任安书》曾这样述说李陵当时的困境,与单于连战十余日,转斗千里,矢尽道穷,救兵不至,士卒死伤如积。然而李陵一声令下,士兵个个奋起,纵然箭矢已尽,仍以空弦凶悍,冒着白刃之危,无不向北,积极迎战,志在必死与敌。又认为,李陵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作出权衡,寻找适当时机,再度斩杀敌人,重返汉军阵营。这两句诗从严以律己的高度,述说艰难羞辱,感情更深。

最后两句向苏武和汉使者说明不能归汉之因,弦外之音斥责汉武帝杀戮李氏家属的绝情与残忍。《汉书·李广苏建传》载,汉武帝误听说李陵为匈奴练兵,于是族灭李陵一家,“母弟妻子皆伏诛”。李陵又畏惧归汉后再受戮辱,于是在匈奴二十多年而死,没有回归故土。这两句诗包含着这样复杂的情感:抱怨、隐痛、惋惜。

李陵故事流传极广,历久不衰。这是因为历史上存在着士大夫阶层忠诚而不得其所的怨愤,也存在着人民对封建帝王专断独裁、行刑诬枉的不满。可以从李陵事件和李陵歌中看到自己的身影,体味到类似的感情。这首歌言简意赅,语短情深,真实地抒发了李陵在彼时彼地万感交集的心声。

参考资料:

1、贺新辉.古诗名篇赏析 第1册:中国妇女出版社,2007年:159-160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陵送苏武归汉时所作。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率领步兵五千人,长途跋涉攻打匈奴,战败后被迫投降,单于以女儿许配他,封他为右校王。而苏武作为汉朝友好使者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李陵与苏武成为生死之交。汉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使讲和使苏武重新回汉,在苏武将归汉时,李陵置酒作别,对苏武说:“异域之人,一别长绝。”因泣下数行,起舞而作此诗。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归汉,可知此诗应作于汉始元五年(前82年)。

参考资料:

1、章培恒 安平秋.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汉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年:142页

2、贺新辉.古诗鉴赏辞典(上):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185页

李陵

李陵(公元前134—前74年),字少卿,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人。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长孙,李当户的遗腹子。善骑射,爱士卒,颇得美名。天汉二年(前99年)奉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兵战于浚稽山,最后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其一生充满国仇家恨的矛盾,他本人也因此引起争议。他的传奇经历使得他成为后世文艺作品的对象及原型。 ► 李陵的诗词 ► 李陵的名句

猜您喜欢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