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在线反馈

衣冠兼盗贼,饕餮用斯须。

出处

出自唐代杜甫的〔

全诗

永与清溪别,蒙将玉馔俱。

无才逐仙隐,不敢恨庖厨。

乱世轻全物,微声及祸枢。

衣冠兼盗贼,饕餮用斯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将永远与清溪那个地方告别了,感谢你们把我与那些精美的食品一起配制成美味佳肴。

因为自己太愚钝不能追随仙人隐士得道,被人杀了送进厨房,不敢有丝毫怨恨。

荒乱年辰,杀戒滥开,稍一出声,就会招致杀身之祸。我将被那些贪婪的食客们狼吞虎咽地吃掉,顷刻之间被吃得干干净净。

唯一感到遗憾的是,吃我的正是这些衣冠楚楚的食客,个个都包藏着一颗盗贼之心。

注释

麂(jǐ):鹿类兽,雄者,有短角,脚短力劲,善跳跃,居于深山僻地。

清溪:唐道路名。一说指山名。

玉馔(zhuàn):供统治者食用的精美的食品。

才:指才干。

逐仙隐:追随仙人隐士。仙隐乘鹿,故有此说。

庖(páo)厨:厨师。

轻全物:开杀戒。全物,保护生命体完整。

微声:小小的名声。黄麂在发情或取食高兴时会发出”叽叽”的叫声,声音不大,但却招致杀身之祸。

及:遭。

祸枢:祸机,伏而待发的祸患。

枢:捕兽机关。猎人设置在麂经常行走的路上,并加以伪装。

衣冠:统治者。

饕餮(tāo tiè):上古传说中的贪得无厌的食人怪兽。

参考资料:

1、胡淼.唐诗的博物学解读[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6.01:426-427.

2、[唐]杜甫.杜甫诗歌精选.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1996.6:350-351.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旅居夔州的第二年所写八首咏物诗之一。虽只有五言八句,但其意义和写作技巧却都臻于上乘。诗的前四句代麂写意,自悔不能见机远离伤害。后四句感叹世人因为贪食美味而残害生灵。全篇代麂立言,前半婉而多讽,后半愤怒斥责。该诗借物言情,写麂自悔不能全身远离祸害,代麂抒情,感叹世人为了口腹之欲而残害生灵。

诗的首句说自己被迫和自由天地“永”“别”,又被抬举与“玉馔”并列充人口腹。次两句“无才”三字是关键。文意是既没有本事高飞远引与仙人为侣,那就无法逃脱被吃的命运。 “不敢恨”,正说明痛苦之深。“不敢恨”,是虽死无怨,写得更深更惨。后半,头两句总结出一条道理,即: “乱世”生命不值钱,有名即是祸根。残酷现实的根源在哪里,“衣冠兼盗贼”五字作了回答,这是对残暴的统治者的高度概括。全诗与其说是写麂,毋宁说是写人。所指可以是某个人,而更重要的则是揭示了类似的无数人的共同命运。那是几千年封建时代无法消除的社会悲剧、历史悲剧。此诗虽小,可以喻大。

这是一首禽言诗,该诗以讽刺怒骂成文,显示杜甫嫉恶如仇的性格。全诗以将死之麂的口气写成,杜甫借麂之口,毫不留情地遣责了权贵者贪婪残忍的本性。诗人以麂比善良人士,以“衣冠兼盗贼”痛骂奸佞小人。讽刺贪婪成性的人本身就是“盗贼”,有着“鱼肉人民”的本性。此诗构思巧妙,寓意婉转,虽为咏物诗,却不给人咏物之感。

参考资料:

1、陶道恕主编.杜甫诗歌赏析集[M].成都:巴蜀书社,1993.10:492.

2、(唐)杜甫.杜甫诗集 插图本 增订版[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3.07:233.

创作背景

这首诗应当是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作者想用此诗揭露上层阶级之贪婪、残暴。

参考资料:

1、卢国琛选注.杜甫诗醇[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11(1):430.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的诗词 ► 杜甫的名句

猜您喜欢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