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之无极之高,下垂之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

出处

原文

  臣闻得全者昌,失全者亡。舜无立锥之地,以有天下;禹无十户之聚,以王诸侯。汤武之土不过百里,上不绝三光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术也。故父子之道,天性也。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臣乘愿披腹心而效愚忠,惟大王少加意念恻怛之心於臣乘言。

  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之无极之高,下垂之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马方骇鼓而惊之,系方绝,又重镇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必若所欲为,危於累卵,难於上天;变所欲为,易於反掌,安於泰山。今欲极天命之上寿,弊无穷之极乐,究万乘之势,不出反掌之易,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难,此愚臣之所大惑也。

  人性有畏其影而恶其迹者,却背而走,迹逾多,影逾疾;不如就阴而止,影灭迹绝。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欲汤之凔,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不绝之於彼,而救之於此,譬由抱薪而救火也。养由基,楚之善射者也,去杨叶百步,百发百中。杨叶之大,加百中焉,可谓善射矣。然其所止,百步之内耳,比於臣乘,未知操弓持矢也。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其基,绝其胎,祸何自来?

  泰山之霤穿石,殚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夫铢铢而称之,至石必差;寸寸而度之,至丈必过;石称丈量,径而寡失。夫十围之木,始生如蘖,足可搔而绝,手可擢而拔,据其未生,先其未形。砻蹐底厉,不见其损,有时而尽。种树畜养,不见其益,有时而大。积德累行,不知其善,有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有时而亡。臣愿大王熟计而身行之,此百世不易之道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听说“品行能够完美无瑕的人,就会功业昌盛,丧失了完美品行的人,事业就会衰落。”舜没有立锥之地,却拥有了天下;禹没有十户人家那么大的村落,却能够在诸侯中称王。汤武的土地方圆不过百里,对上没有出现日月星的异常天象,对下不伤害百姓的心愿,是因为有用来称王天下的策略。所以父子之道是人的天性。忠臣不逃避严厉的惩罚而对君主进行直谏。处理事情没有缺漏或错误的谋划,功绩流传万世。我愿意剖开自己的心腹献上愚笨的忠心,希望大王以怜悯之心对我的话稍加考虑。

用一根麻绳的负重,系起千钧的重物,上悬在没有尽头的高处,下临深不可测的深渊,即使是非常愚笨的人,也知道担心麻线将断绝。马就要受惊,却去击鼓惊吓它;系物的线将要断绝,还要给它增加重量。系物的线在高处断绝,不能再重新接好;重物掉进深渊,不能再把它取出来。出的来与出不来,其间的差距微小得连根头发都放不下。假使能听取忠臣的话,所有的行动一定能够免于灾祸,如果一定要顺着自己的想法去做,那就比堆叠起来的蛋还危险,比登天还难。改变想要做的事情,比翻过手掌还容易,比泰山还安稳。现在要享尽天赐的寿数,享尽无穷的乐趣,终保王侯的威势,不从做翻掌这样的事情出发;深处泰山那样的安稳境地,却要冒着累卵的危险,经历登天的困难,这是让我非常疑惑的。

有人对自己的影子和脚迹有所畏惧,他转身奔跑,结果脚印却更多,影子随身在后,追逐得更快。这样不如在背阴的地方停下来,影子与足迹也会消失。想让别人听不到,不如不说。想让别人不知道,不如不做。想让热水凉下来,一个人烧火,百人把水舀起再倒下,也没有效果,不如抽掉柴草停止烧火。不在那里采取决断的措施,却在这边施救,就像抱着柴草去救火一样。养由基,是楚国善于射箭的人。距离杨叶百步远,射箭百发百中。杨叶那么大,能够百发百中,可以称得上善射了。可是他射箭的距离,只在百步之内罢了,和我比起来,简直是不懂拿弓持箭了。福的产生有它的开端,祸的产生有它的起始,接受福的开端,止住祸的起始,祸还从哪里来呢?

泰山上流下的水能够穿透石头,拉到尽头的井绳可以磨烂井梁。水不是穿石的钻,井绳不是开木的锯,不断的摩擦才使它这样。一铢一铢地称,称到一石一定会有差错;一寸一寸的量,到一丈就会有差错。以石和丈来称量,既直接又少出差错。那周长十围的树木,开始生长的时候是很小的嫩芽,用脚趾就可以把它挠断,用手就可以把它拔出,在它没有长成,没有形成之前挖出。打磨砥砺,看不见它的损坏,一段时日后终究会毁坏;种树养畜,不见它的生长,一段时间后就会长大;积累德行,不见它的好处,时间长了就会有作用;背弃理义,不知道它的危害,时间久了就会灭亡。我希望大王仔细考虑一下并且亲自施行,这是百世不变的道理啊。

注释

全:完备,指行为完美无瑕。

聚:村落。

三光:日月星。不绝三光之明,指无日食月食,金木水火土等星运转正常。古人以为日食等现象是上天对帝王的警告;日月星不发生异常现象,这是天下有道所致。

王(wàng)术:王天下之术。

天性:这里是用父子关系比喻君臣关系。

遗策:政策失误。

恻怛(dá):怜悯,同情。

缕:线。任:负担。

绝:断。

系:系物的线。

闲:间隔,距乱。 发:比喻细小。以上是说,是否能够脱离灾祸,没有更多时间选择,霎那之间就要决定,比喻情况急迫。

举:行动。 脱:脱离灾祸。

寿:百岁。一说九十。

弊:享尽。

走:奔向,趋向。

迹:脚印。

却背:倒退。

就:走向。 阴:背阴。

汤:热水。 凔(chuàng):冷。

扬:用勺舀起热水倒下,使它变凉。

譬由:譬如。由,通假为“犹”。

操弓持矢:以上是说,养由基只能射中百步之内的目标,我能预见未来,他比起我宋,等于不懂得怎么拿弓箭。

纳:接受。

霤(liù):屋檐流水,这里指山上流水。

极:屋顶正梁,这里指井梁。

绠(gěng):井绳。 干:指井梁。

靡:通假为“摩”。这句是说,逐渐摩擦使它这样的。

铢(zhū):古代最小重量单位,一两为二十四铢。

差:误差。

径:直接,简便。

蘖(niè):树木被砍伐后长出的新芽。

搔(sāo):压倒,弄折。

擢(zhuó):揪。拔:拉断,拔起。

砻(lóng):研磨。底:通假为“砥”,研磨。

树:栽植。

易:改变。不易之道,指永远不变、始终正确的法则。

参考资料:

1、冀东 ,村夫主编.中国历代奏章选:山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第1版:34-37

赏析

是西汉辞赋家枚乘写给吴王刘濞的一封信,写在吴王叛乱之前。出自《汉书·枚乘传》,萧统将其收录于《文选·卷三十九》。在这封信中他指出武王的所作所为十分危险,并说明要想没有危险,就不要做冒险的事,最后指出做事从开始就小心谨慎,自然没有危险。

作者在对吴王的个人野心劝告的同时,还启发人们做事要防微杜渐,随时警惕,不要妄意孤行。全文多用隐语、比喻,反复说明。表现手法别开生面,很有特点。

全文分三层意思。首先指出吴王刘濞的所作所为非常危险,如“以一缕之任,系千钩之重”,其次说明要想没有危险,就不要做冒险的事,并暗中指出吴王图谋反叛的行为是掩盖不了的,“欲人勿知,奠若勿为”,最后说明要防微杜渐,要把祸患消灭于未形成之前,暗中劝吴王及早打消反叛的图谋。文章揭露的是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是对统治阶级内部个人野心家的劝告,但就做事要防微杜渐,不要一意孤行这一点来说,对我们是不无启发意义的。

此时刘濞虽已蓄意谋反,但还没有完全暴露,不好明明白白指出他反叛的阴谋,所以全文多用隐语,只在开头和结尾处略见劝告之意,中间全用比喻,反复说明利害,意在促使对方猛醒。枚乘虽然没有贾谊晁错那样的方略和志向,但还是以披肝沥胆的言辞,积极写下《上书谏吴王》,规劝对方不要起兵,表现出对国事的关心,写得很有感情,颇有特色。全篇比喻层见叠出,行文委婉含蓄,叙事说理详明,是颇富文采的散文。

参考资料:

1、胡大奎等.历代应用文选: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12:第88页

2、汪耀明.汉魏六朝文选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04:16-20

创作背景

适时吴王刘濞为汉高祖刘邦兄刘仲之子。初为沛侯,因破黥布有功,封吴王。孝文帝时,吴太子人见,侍奉于皇太子,后被杀。吴王“由是怨恨,稍失藩臣礼,称疾不朝”,并有谋反之心。当时,作者正为吴王郎中,了解这些情况,反对吴王谋逆,于是写下这篇文章。

参考资料:

1、夏冰.中国历代名臣名谏: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08:第20页

枚乘

枚乘(?~前140),字叔,西汉辞赋家。汉族,秦建治时古淮阴人。枚乘因再七国叛乱前后两次上谏吴王而显名。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辞赋,《汉书·艺文志》著录“枚乘赋九篇”。 ► 枚乘的诗词 ► 枚乘的名句

猜您喜欢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