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牧笛声中踏浅沙,竹篱深处暮烟多。

出处

出自清代高鼎的〔无题

全诗

牧笛声中踏浅沙,竹篱深处暮烟多。

垂髫村女依依说,燕子今朝又作窠。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牧笛声中走在乡间沙子路上,用竹子做的篱笆的人家已经开始开火做饭了。

村里一群不束发的女童在交流着,今年燕子又在谁家筑巢了。

注释

牧笛:牧民所吹的笛子。

踏浅沙:走在浅浅的沙地上。踏,行走。

竹篱:指用竹子编的篱笆。

暮烟:形容傍晚的烟雾。

垂髫(tiáo):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因当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作窠(kē):筑巢。窠,即窠巢,指鸟兽和昆虫居住的地方。

简析

《无题》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以牧笛的悠扬声音和行走在浅沙上的场景,造出一种悠然自得、恬静自然的氛围;次句通过竹篱和暮烟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乡村的宁静与古朴,暮烟缭绕更添几分朦胧之美;后两句将焦点转向人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整首诗语言简明,意境清新自然,描绘出一幅宁静祥和的乡村画面。

高鼎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 ► 高鼎的诗词 ► 高鼎的名句

猜您喜欢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