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出处

全诗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衰荣没有固定在,彼此相互的。

邵先生瓜田中,难道像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的思想总是这样。

乐观的人明白他会,我将不再怀疑。

忽然给一杯酒,日夕畅饮着。

注释

衰荣:这里是用植物的衰败与繁荣来比喻人生的衰与盛、祸与福。无定在:无定数,变化不定。更:更替,交替。共之:都是如此。

邵生:邵平,秦时为东陵侯,秦亡后为平民,因家贫而种瓜于长安城东,前后处境截然不同。

代谢:更替变化。人道:人生的道理或规律。每:每每,即常常。兹:此。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达观的人。会:指理之所在。逝:离去,指隐居独处。

忽:尽快。筋:指酒杯。持:拿着。

参考资料:

1、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141-170

简析

《饮酒·其一》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前两句直接点明主题,即世间万物的兴衰荣枯并非恒定不变,而是相互更替、共存的;三四句以具体的历史人物或虚构形象为例,形象地展示了人生境遇的巨大反差;五六句进一步将自然界的寒暑更替与人生的兴衰变化相联系,强调了这种变化的普遍性和必然性;七八句说那些豁达之人能够坦然面对生活,不再为此感到疑惑和困扰;末两句以饮酒欢聚的场景作结,既体现出诗人面对人生变化时的乐观态度,也寄托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通过自然与人生的对比、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以及达观与欢聚的描绘,显示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豁达态度。

创作背景

陶渊明的组诗《饮酒二十首》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此诗为其中之一。关于《饮酒二十首》的写作年代,至今尚无定论。历来大致有六种说法:元兴二年癸卯(403)说、元兴三年甲辰(404)说、义熙十年甲寅(414)说、义熙二年丙午(406)说、义熙十二三年(416、417)说、义熙十四年戊午(418)说。

参考资料:

1、游国恩 等·中国文学史(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2、孔德明.陶渊明《饮酒》诗系年考辨[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1):15-17

3、钱华堂.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说略[J].零陵师专学报, 1986(2):22-30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 陶渊明的诗词 ► 陶渊明的名句

猜您喜欢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