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徐广云:原隐居广阳山,教授数千人,为王浚所害,虽千古世悬,犹表二黉之称。

出处

原文

  涞水又北迳小黉东,又东迳大黉南,盖霍原隐居教授处也。徐广云:原隐居广阳山,教授数千人,为王浚所害,虽千古世悬,犹表二黉之称。既无碑颂,竟不知定谁居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涞水向北流经小黉东边,向东流经大黉南边,这是霍原隐居教学的地方。徐广说:霍原隐居广阳山,教授数千人,被王浚所害,虽然相隔的时代久远,还有二黉(学校)的称呼。但没有碑石,不知道究竟是谁的居处。

注释

涞(lái)水:古水名,即今拒马河,在河北省西部。

小黉(hónɡ):似在今河北省涞水县周围。黉:古代的学校。

大黉:在今河北省涞水县。

霍原:晋燕国广阳(今北京市)人,字休明,山居积年,门徒数百。

徐广:东晋学者,字野民,东莞姑幕(今江苏省常州市东南)人。

广阳山:《日下旧闻考》引《名胜志》:原大房山(在今北京市房山区)南,晋霍原隐居处。

王浚:晋散骑常侍王沉之子,字彭祖,附贾后,与孙虑合谋害愍怀太子。

定:究竟。

简析

此文描写涞水流经小黉、大黉之地,传说这里是霍原隐居教授学生的地方。徐广提到霍原曾在广阳山隐居教授数千人,后被王浚所害。虽然历经千年,两地仍保留“二黉”之称,但因缺乏碑颂,已无法确切知晓谁是真正的居住者。这篇文章蕴含对霍原隐居教授、献身学问精神的追忆与敬仰,同时也有对历史遗迹模糊难考的遗憾。

创作背景

郦道元为何要为《水经》作注呢?在他自己序文中就写道:首先,古代地理书籍,《山海经》过于荒杂,《禹贡》、《周礼·职方》只具轮廓,《汉书·地理志》记述又不详备,而一些都、赋限于体裁不能畅所记述《水经》一书虽专述河流,具系统纲领,但未记水道以外地理情况。他在游历大好河山时所见所闻十分丰富,为了把这些丰富的地理知识传于后人,所以他选定《水经》一书为纲来描述全国地理情况。

正如王先谦所说,郦道元注《水经》的目的在于“因水以证地,即地以存古”(《王先谦合校本序》)。其次,他认识到地理现象是在经常变化的,上古情况已很渺茫,其后部族迁徙、城市兴衰、河道变迁、名称交互更替等等都十分复杂,所以他决定以水道为纲,可以进而描述经常变化中的地理情况。而更重要的是,他当时身处政局分裂时代,他向往祖国统一,着眼于《禹贡》所描写过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版图广大的祖国,他利用属于全国的自然因素河流水系来作纲,可以把当时人为的政治疆界的限制打破了,从而充分体现他要实施祖国统一的决心。由此说明郦道元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他所著的《水经注》是一部爱国主义著作。

郭璞

(276—324)东晋河东闻喜人,字景纯。博学,好古文奇字,精天文、历算、卜筮,擅长诗赋。西晋末过江,为宣城太守殷祐参军,为王导所重。晋元帝拜著作佐郎,与王隐共撰《晋史》,迁尚书郎。后为王敦记室参军。以卜筮不吉谏阻敦谋反,为敦所杀。后追赠弘农太守。为《尔雅》、《方言》、《山海经》、《穆天子传》作注,传于世。有辑本《郭弘农集》。 ► 郭璞的诗词 ► 郭璞的名句

猜您喜欢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