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告别无淹晷,百忧复相袭。

出处

全诗

鄙夫行衰谢,抱病昏忘集。

常时往还人,记一不识十。

程侯晚相遇,与语才杰立。

熏然耳目开,颇觉聪明入。

千载得鲍叔,末契有所及。

意钟老柏青,义动修蛇蛰。

若人可数见,慰我垂白泣。

告别无淹晷,百忧复相袭。

内愧突不黔,庶羞以赒给。

素丝挈长鱼,碧酒随玉粒。

途穷见交态,世梗悲路涩。

东风吹春冰,泱莽后土湿。

念君惜羽翮,既饱更思戢。

莫作翻云鹘,闻呼向禽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的身体逐渐衰老,身体多病,头脑又乱又健忘。

对于平常来往的人,十之八九已记不得。

程先生是我晚年相遇的人,交谈中显示出卓立的オ气。

精辟的言论使我耳聪目明,觉得增加了许多聪明智慧。

您是千年之后再世的鲍叔牙,把宝贵的友谊及于我身。

我们的情意持久,如同长青的老柏;我们的义气厚重,可使蛰伏的长蛇惊动。

如果您经常能与我相见,足可宽慰我这白发之人一颗痛苦的心。

想到分别就在眼前,各种忧愁一齐袭上心头。

我感愧事务繁忙,来不及为您饯行,您却拿来许多佳肴替我设宴。

用洁白的丝绳提来长鱼,还带来碧酒和晶莹的白米。

途穷之际才能看清世态人情,世事梗塞啊感慨生路的艰难。

眼下东风吹化了早春的残冰,江河宽广大地湿润。

感念您如此珍惜自己的羽翼,温饱之后就要把它敛起。

不作那翻动云烟的猛鹘,一听到鸟鸣便急速地扑击。

注释

录事:录事参军的省称,掌总录众官署文簿,举弹善恶。《唐六典》卷二六:太子左右卫率府有录事参军一人。

鄙夫:杜甫自谦词。《东都赋》:“鄙夫寡识。”

行:行将。

衰谢:犹衰退。

抱病昏忘集:《前汉·彭宣传》:数伏疾病昏乱遗忘。《南史·刘显传》:沈约曰:“老夫昏忘,聊记数事,不可至十。”忘,原作“妄”,校云:“一作忘”。

程侯:指程录事。

才杰立:才气卓立。沈佺期诗:“彼美称才杰。”《徐稚传》:“角立杰出。”

熏然:和顺貌。薰乃薰炙之意。耳目开:耳聪目明。《韩诗外传》:齐桓公得管仲、隰朋,曰:“吾得二子也,吾目加明,吾耳加聪。”

鲍叔:鲍叔牙。此以鲍叔比程录事。

末契:对人谦称自己的情谊。陆机《叹逝赋》:“托未契于后生。”

钟:全唐诗校:“一作中。”

修蛇:长蛇。《淮南子》:“封稀修蛇。”《易》:“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垂白:白发下垂。《前汉·杜钦传》:纪阳侯书,诚哀老姊垂白。注:自发下垂也。

告:全唐诗校:“一作生。”陆机诗序:“悼心告别。”淹晷:滞留时刻。晷,日影。

突不黔:指烟囱尚未熏黑,无烹煮以待客。语出《淮南子·修务》:“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

羞以:全唐诗校:“一作明似。”赒给:救济。

素丝:汉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宛转素丝绳。”

碧酒:色如碧玉的美酒。玉粒:指米。社修可曰:《酒谱》:安期先生与神女会于圜丘,酣玄碧之酒。《战国策》:“粒米如玉。”沈约诗:玉粒晨炊,华烛夜炳。

交态:友情的深浅程度。《翟方进传》:“一贵一贱,乃见交态。”

世梗:世道梗阻。路涩:路难行。潘尼诗,“世故尚未夷,崤函方路涩。”

泱莽:昏暗不明貌。后土:即大地。古时称地神或土神为后土。

君:指程录事。

戢:收敛。

鹘:古书上说的一种鸟,猛禽。

闻呼向禽急:卢注:鹘闻人呼,则向禽而击。

参考资料:

1、韩成武 张志民.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0-31

简析

《送率府程录事还乡》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前八句言衰病遇程,精神顿豁;次八句叙交谊相投;后两句抒惜别之意。意钟青柏,言交情长久。义动蛰蛇,言豪气激发,此正可方鲍叔处;接着八句叙周恤之情;以下两句是临别时景;最后四句则送别丁宁,嘱其归而敛才。这程录事想是个聪明英俊、见义勇为的人,当此乱世,诗人劝他应知道收敛,不要像猛鹘那样,一听到有人呼唤便急忙像猎物出击。这一席对程录事的临别赠言,也是诗人涉世多年的经验之谈。

创作背景

此诗原注:程携酒馔相就取别。黄鹤注谓乾元元年(758年),在谏省作,据诗云“内愧突不黔”,则非为拾遗时矣,当是天宝十五年(756年)春作。

参考资料:

1、陈贻焮.杜甫评传(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39-240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的诗词 ► 杜甫的名句

猜您喜欢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