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巨猾肆威暴,钦駓违帝旨。

出处

全诗

巨猾肆威暴,钦駓违帝旨。

窫窳强能变,祖江遂独死。

明明上天鉴,为恶不可履。

长枯固已剧,鵕鹗岂足恃!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贰负之臣逞凶暴,钦駓违背帝旨意。

窫窳虽死尚能变,祖江死去永消失。

上天可鉴明审察,作恶之举不可为。

臣危被罚甚痛苦,鵕鹗之变不足恃!

注释

钦駓:神怪名。

窫窳:神怪名。

参考资料:

1、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238-255

简析

《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一》是一首五言古诗。诗的前四句叙述恶势力(巨猾)肆意横行、违背帝旨的情境,以及窫窳(古代传说中的恶兽,比喻凶恶之人)虽能变换形态但最终难逃一死的故事,揭示了恶行终将被惩治的道理;后四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正义的坚信与对恶行的谴责。整首诗以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情感,传达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作恶必受惩罚的坚定信念,折射出古代的道德观。

创作背景

关于这组诗的创作背景学界尚有争议。逯钦立认为这组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三年(407)或四年(408),陶渊明处于归园田居前期,耕种之余便以琴书自娱。这期间他读了《山海经》及另一些神话、历史书如《穆天子传》之类,有感而作这十三首诗。而邓小军认为这组诗当系作于刘裕篡晋之后,孟二冬则说这组诗大约作于宋武帝永初三年(422),陶渊明五十八岁。此诗为组诗第十一首。

参考资料:

1、陈庆元等编选·陶渊明集[M]·南京:凤凰出版社,2014

2、郭维森 包景诚·陶渊明集全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

3、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9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 陶渊明的诗词 ► 陶渊明的名句

猜您喜欢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