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今处民萌之上,而四盗亢衡,递震于师。

出处

出自宋代《太平御览》的〔仁者黄帝

原文

  古者黄帝四面。

  黄帝之初,养性爱民,不好战伐。而四帝各以方色称号,交共谋之,边城日惊,介胄不释。黄帝叹曰:“夫君危于上,民安于下,主失於国,其臣再嫁,厥疾之由,非养寇耶!今处民萌之上,而四盗亢衡,递震于师。”于是遂师营垒,以灭四帝。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古时候,黄帝统治四方。

在黄帝当政初期,修养自身,爱惜百姓,不喜欢征战。而四方之帝以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和颜色称号,计划谋取黄帝的帝位,边城日夜惊扰、战士连战袍都不能解下。黄帝感叹说:“上面君主危险,下面百姓就会惶恐不安,君主失去国家,他的大臣就会去侍奉新的国君,这就是灾难的缘由,难道不是在养盗匪吗?如今(我是)百姓的君主,四方盗贼抗衡,造反的军队传送震惊。”在这时,黄帝就建筑壁垒,以威慑四帝。

注释

黄帝: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黄帝被尊祀为“人文初祖”。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在位期间,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作《黄帝内经》等。

战伐:征战;战争

介胄:铠甲和头盔;披甲戴盔;甲胄之士,指战士。

释:放下。

营垒:指堡垒、阵营,军营四周的围墙、防御建筑物等设施。

简析

此文简述了黄帝的人格与作为,他被描绘为具有超凡特质的神话人物,初时以仁爱治国,反对战争。但面对四帝纷争导致的边境不宁,黄帝决定出兵平乱,以维护天下和平。文章体现了黄帝的决断力与责任感,以及对百姓安宁的重视。

猜您喜欢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