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上雒郡南方六百里,有其属县丰阳、上津,多是深山穷谷,车辙不通。当地农民仍旧采用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大致是先砍掉山田上的树木,即使是悬崖绝岭,也将树木全部砍到,等到树木干燥后用火焚烧。火势猛烈之时,便可进行播种。之后,用高粱烧酒,煮鸡肉猪肉,在农事季节前约定:“某家在某日要进行畬田。”届时,即使是在数百里外的人,也会带着锄头、斧子按时到来。到了以后就饮酒、吃烤肉,擂鼓高歌后开始耕作,锄土覆盖种子。覆盖好后种子就会生长,不需要再耕耘。耕作时,持桴指挥的人会唱着山歌似的调子勉励大家。而且当地保持着协力耕作的习俗,大家都自觉。我喜爱这种耕作制度的有义气,于是创作《畬田词》五首来发扬当地的风气。同时希望采诗官知道这种风气,上报给执政者,如果执政者能选择贤良的州官和县官,使各地的农民都能像商州人民一样有情谊,则荒地差不多都能得到开垦。用词通俗,是为了让山民容易明白。
大家齐心合力上高峻的山岩砍树烧灰,耳听山歌的同时手不停地劳动。
各家都希望种上千百索的庄稼,豆子和稻谷的果实遍布在山中。
杀鸡杀猪招待前来助耕的乡亲,这里向来以交替互助为谋生的办法。
不要说烧山种谷没有什么好处,明年树木就会茂盛如丛生的麻。
在山中四面回应的鼓声、人声中喝酒喝得足足的,登山砍柴烧灰直到被云雾缭绕。
自种自收而能够满足自家吃用,连尧舜是我们的国君都不知道。
耕完北山的田就去耕南山的田,互相帮助共同协作哪会有偏心?
希望种田人都像我们这样合作,这样天下就不会有荒废的田园。
烧荒垦种时伴着鼓笛声而一派和乐,只是吟唱时有歌曲而没有歌词。
这种情况在商於地区成为过去,满山人都将唱我写的这五首诗。
注释
畬(shē)田:烧荒垦种。畬,《全宋诗》全部作“畲”。词:《宋诗钞》作“调”。有序:《宋诗钞》作“并序”。
雒(luò):《宋诗钞》作“洛”。
刀耕火种:古时农民,在多山地区开荒,先伐去树木,烧去野草,以灰肥田。
抵:《宋诗钞》作“底”。斫(zhuó):砍伐。
仆:倒。
酿黍稷,烹鸡豚(tún):用高梁烧酒,煮鸡肉猪肉。这里指招待客人。豚,小猪,亦泛指猪。
至:《宋诗钞》作“集”。
啖炙(dàn zhì):吃肉食。
鼓噪:擂鼓高歌。
掩:《宋诗钞》作“劚”。
援桴(fú)者:司鼓人。桴,打鼓的棒。
仆:自称的谦辞。
畬田词:《宋诗钞》作“畬田”。
采诗官:收集采访诗歌的官员。
执政者:掌理国家政事的官员。
苟:如果。二千石(dàn):古代郡守的代称,指州官。百里:县令的代称,指县官。
使化天下之民:以此教化国内的农民。如斯民之义:像此地农民一样有互助合作的义气。
污莱:荒田。
其词俚(lǐ):《宋诗钞》作“其则采乎词俚”。俚,指俚语,即民间俗话。
欲山甿(méng)之易晓也:《宋诗钞》作“盖欲山民之易晓也”。
斫:《全宋诗》作“劚”。
孱(chán)颜:通“巉岩”,高峻的山岩。
索:古代长度单位,十丈为一索。作者自注:“山田不知畎亩,但以百尺绳量之,曰某家今年种得若干索。”《宋诗钞》作“山田不知畎亩,但以百尺绳量之,曰某家今年种得若干索,以为田数。”
豆萁(qí):豆茎,这里泛指豆类作物。
递互:交替互助。
生涯:生活,活计。
树种明年似乱麻:作者自注:“种谷之明年,自然生木,山民获济。”树种,《全宋诗》作“禾树”,《宋诗钞》作“林树”。
数:《全宋诗》作“鼓”,《宋诗钞》作“谷”。
猎猎:风声,这里用来形容山中四面回应的鼓声、人声。
自种自收还自足,不知尧舜是吾君:取《击壤歌》“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之意。尧舜,唐尧、虞舜,古时的贤明帝王。
刀:《宋诗钞》作“力”。
岂有偏:没有偏心,指互相帮助,公平无私。
皆似我:都像我们一样的互助合作。
四海:四海之内,即普天下。
熙熙(xī xī):和乐的样子。
商於(wū):古地区名,在今陕西商南县、河南淅川县内乡一带。战国时,张仪说楚怀王绝齐亲秦,愿以商於之地六百里献楚,即指此。(见《史记·张仪传》)一说指商(今陕西商县)、於(今河南西陕县)两邑及两邑间的地区,即今丹江中下游一带,宋代属商州所辖。於,《宋诗钞》作“于”。故事:过去的事。
舍(shè)人:作者自称。《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舍人,亲近左右之通称也。”作者曾任右拾遗、直史馆、左司谏知制诰等官,常在皇帝左右,故自称“舍人”。
参考资料:
1、陕西省山阳县地方志办公室.山阳县志点释[M].山阳:山阳县地方志办公室,1985年:339-340.
2、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 编.全宋诗(第二册)[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12月第2版:716-717.
3、(清)吴之振,等 辑.宋诗钞·宋诗钞补[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04月第1版:10.
4、宁业高,桑传贤 选编.中国历代农业诗歌选[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8年05月第1版:221-223.
5、缪钺,等 撰.宋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13.
赏析
这五首诗歌颂了山民们劳动的快乐和山乡民风的淳朴,语言和情调都酷似山歌。第一首诗可称作歌头,以呼唤努力劳动、实现美好愿望起兴。第二首诗写山民们杀鸡设宴,盛情邀集。第三首诗写山民们乘着酒兴自由快乐地劳动。第四首诗写山民们自发地互相合作。第五首诗可称作歌尾,表明诗人作诗是有感于这种劳动,是为山民们助兴的。整组诗语言朴素浅近,清新流畅。
五首诗围绕一个中心展开,紧密联系,又各有侧重。
第一首描绘了齐力垦畬的情景,表达了山民纯朴的愿望。山民们登上高山,伐树斩草,烧灰种地,互相劝勉,齐力向前,烟云火影笼罩山头,悠扬田歌回荡山间,组合成一幅热情洋溢、气势磅礴的劳动图景,充满自信的语调中洋溢着积极乐观的精神。
第二首叙写了一家畬田而四邻相助的淳美风习。
第三首抒发了劳动的欢乐和对自食其力生活的自得之情,表现的是诗人对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推崇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第四首抒写了在团结互助、勤奋劳作中产生的自豪感。其中,前二句,以轻快的笔调描述了畬田中协力互耕、依次而进的特点,表现了山民的勤奋和愉快心情,朴素的诗句,道出一个深刻的哲理:团结互助,共同劳动,不仅能创造物质财富,而且可以使人的精神得到升华。
第五首描述了畬田时乐歌相和的欢乐景象,总结全篇。其中,第一句真切地刻画了劳动场景的欢快热烈。
整组诗仿效当地民歌格调写成的,极富民歌情味。朴素浅近的语言,悠扬欢畅的节律以及对风土习俗的生动描绘,交织成一幅诗意盎然的风情画,呈现出浓郁的民俗美。同时,诗人不是站在观赏者的角度作客观描述,而是把自身的体验和情感化为畬田劳动者的心声,用他们的口吻唱出,使整组诗更显得活泼自然,真切感人。
参考资料:
1、张秉戍 主编.历代诗分类鉴赏辞典[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2年07月第1版:1282-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