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山南行

宋代陆游

我行山南已三日,如绳大道东西出。

平川沃野望不尽,麦陇青青桑郁郁。

地近函秦气俗豪,秋千蹴鞠分朋曹。

苜蓿连云马蹄健,杨柳夹道车声高。

古来历历兴亡处,举目山川尚如故。

将军坛上冷云低,丞相祠前春日暮。

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

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在终南山南已走了几日,东西向的大路笔直如墨线。

望不尽一马平川千里的沃土,还有那密密桑林青青的麦田。

地近陕西民气风俗多豪放,人分两方又踢球又荡秋千。

苜蓿茂盛如云,马蹄轻快有力,杨柳树夹道而立,车声隆隆响彻云霄。

——站在象征古人兴亡的遗迹面前,放眼望去,只有山川如故。

将军坛上寒云低垂,丞相祠前暮春的斜阳已快要下山。

中原沦陷至今已有四十多年,军队出征江淮,要想收复失地绝非易事。

但终有一日,我们会看到大军从天而降,,而关中之地将成为我们复兴的根本!

注释

山南:即终南山之南,今陕西南郑一带。

函秦:指陕西、甘肃等地,古代属于秦国,那里有函谷关等军事险要。

秋千蹴(cù)鞠:秋千和蹴鞠是两种起源很古、流传很广的体育项目,这两种竞赛都与军事和武术有关。

苜蓿(mù xu):又名草头,俗名金花菜,是一种马爱吃的植物。

历历:分明的意思。

将军坛:指汉高祖刘邦拜大将韩信的坛,遗址在今陕西南郑一带。

丞相祠:指蜀汉后主刘禅为纪念丞相诸葛亮而建的祠堂,遗址在今陕西南郑一带。

四纪:中国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四纪就是四十八年。从诗人作该诗时上溯靖康之耻,金兵侵犯中原,已有四十六年。

金鼓:古代战争中使用的锣鼓,这里代指军队。

本根:根据地、基地。

参考资料:

1、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陆游诗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37-39

2、张永鑫,刘桂秋.陆游诗词选译.凤凰出版社.2011.29

赏析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南道上的风景。诗人自己在这条大道上已风尘仆仆地行进了几日,眼前,东西大道宛如长绳,笔直而辽阔,无边无际。汉中之地,展现出一派平川沃野的壮丽景象:麦田青翠欲滴,长势喜人;蚕桑林郁郁葱葱,男女勤于耕织。这几句是摄影镜头中的广角镜,将山南的富庶之景描绘出来,这种富庶,无疑为军事行动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保障。

接下来的四句,则切换为细致入微的分镜头,描绘了当地的民俗风情。此地与秦地相邻,民风民俗尚武豪壮,闲暇之余,人们以分队荡秋千和蹴鞠为乐,以此强身健体。苜蓿遍地,为马匹提供了充足的食料;杨柳依依,夹道而生,马车在驿道上络绎不绝。追溯历史,大抵在宋金对峙时期,南宋因失去战马产区,多依赖川马来补充军力,而南郑因马匹众多,成为了战略资源充裕的要地。。

下面四句,抒发了诗人对古今兴亡的感慨。汉中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遗迹犹存,但唯有山川依旧,千年未变。昔日韩信拜将的将军坛上,如今只有冷云低垂,仿佛在哀悼往昔的辉煌;而诸葛亮的祠堂,也沐浴在暮春的余晖之下,显得格外沧桑。当年韩信登坛拜将,辅佐刘邦成就一代帝业,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都曾屯兵于汉中。这南郑的历史,是多么辉煌。由此,陆游想到了南宋的现实:宋朝失去中原已经四纪了,从江淮出师北伐中原,屡次遭受挫败,实在不是一条必胜之道。看来如果要出师中原的话,还是得以关中作为根本。

陆游的这种战略构思,既与南郑的史迹相合,也是对南宋恢复中原的具体军事行动的反思。宋高宗一心与金朝议和,但和议最终被金海陵王完颜亮撕毁,幸亏采石一战,虞允文以老弱之兵阻止金军渡江,其后宋孝宗即位,锐意恢复,遣将北伐,由江淮出师,却又因将帅不防,导致符离之败,从此意志消沉,不再敢言北伐。陆游有了在四和汉中的经历,其战略眼光陡然转变,改为以南郑为根据地出师关中,再由关中东出恢复中原。这种战略思想的转变,最早就体现在这首《山南行》中。

此诗以军事战略家的眼光来写山南之行,笔下的景物无不为其战备思想而服务,而对汉中古史迹的感慨,又蕴含着一股怅然之感:昔日的良才已逝,南宋何时才能有如许贤才呢?然而,这并不妨碍陆游提出他的由汉中取关中、由关中取中原的战略主张。因为陆游知道,不管有没有贤才,国家的山河破裂,都是需要这国家民族的每一份子去尽力恢复的。此诗中洋溢着的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得这种感慨愈发深沉动人,结尾蓦然而止,因前面有丰厚的内容和情感的铺垫,从而给人一种激励震动之感。

参考资料:

1、乐云.唐宋诗鉴赏全典.崇文书局.2011.1104

简析

《山南行》是南宋时期爱国诗人陆游客居陕西南郑时所作的诗作。该诗描写了南郑县的风土人情、自然景物以及地理位置,从而暗示出了南郑县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表达了诗人对当时南宋王朝的时政、军事的看法,体现了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此诗洋溢着的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感,使得这种感慨愈发深沉动人,结尾蓦然而止,因前面有丰厚的内容和情感的铺垫,从而给人一种激励震动之感。

创作背景

这首作于公元1172年(宋孝宗乾道八年)春。这年三月陆游到达南郑县,在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大约不久后在南郑附近终南山以南地区出行,因有此诗。南郑一带为南宋抗金前线,王炎又是一位很有恢复之志的将领,陆游初到前线,亲眼看到关中沃野千里的形势和豪爽刚健的民风,内心非常振奋,不禁对收复中原充满信心和期待,并从而改变了自己以前所持有的军事策略,认识到从江淮出师并不易于完全消灭金兵。以关中为根据地,向东收复中原更为可行。这首诗是陆游到南郑前线后的第一首作品。

参考资料:

1、王新霞,胡永杰.壮心未与年俱老 陆游诗词.山东文艺出版社.2015.28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陆游的诗词 ► 陆游的名句

猜您喜欢
秀州报本禅院乡僧文长老方丈
宋代苏轼

万里家山一梦中,吴音渐已变儿童。

每逢蜀叟谈终日,便觉峨眉翠扫空。

师已忘言真有道,我除搜句百无功。

明年采药天台去,更欲题诗满浙东。

看梅绝句
宋代陆游

老子舞时不须拍,梅花乱插乌巾香。

樽前作剧莫相笑,我死诸君思此狂。

苦雪四首·其三
唐代高适

濛濛洒平陆,淅沥至幽居。

且喜润群物,焉能悲斗储。

故交久不见,鸟雀投吾庐。

挽范节干二首·其一
宋代陈著

去秋言别时,执手水之湄。

犹侈春风会,那知夜壑移。

鬣封期已薄,眉案死相随。

君可无遗憾,其如我自悲。

劳劳亭歌
唐代李白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旁。

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

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

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

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

临江仙·送宇文德和被召赴行在所

露坐榕阴须痛饮,从渠叠鼓频催。暮山新月两徘徊。离愁秋水远,醉眼晓帆开。

泛宅浮家游戏去,流行坎止忘怀。江边鸥鹭莫相猜。上林消息好,鸿雁已归来。

一剪梅·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次韵李节推九日登南山

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

人事自生今日意,寒花只作去年香。

巾欹更觉霜侵鬓,语妙何妨石作肠。

落木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

霜花腴·重阳前一日泛石湖

翠微路窄,醉晚风、凭谁为整欹冠。霜饱花腴,烛消人瘦,秋光作也都难。病怀强宽。恨雁声、偏落歌前。记年时、旧宿凄凉,暮烟秋雨野桥寒。

妆靥鬓英争艳,度清商一曲,暗坠金蝉。芳节多阴,兰情稀会,晴晖称拂吟笺。更移画船。引佩环、邀下婵娟。算明朝、未了重阳,紫萸应耐看。

菩萨蛮·数间茅屋闲临水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