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作六首·其一
楚国有狂夫,茫然无心想。
散发不冠带,行歌南陌上。
孔丘与之言,仁义莫能奖。
未尝肯问天,何事须击壤。
复笑采薇人,胡为乃长往。
楚國有狂夫,茫然無心想。
散發不冠帶,行歌南陌上。
孔丘與之言,仁義莫能獎。
未嘗肯問天,何事須擊壤。
複笑采薇人,胡為乃長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楚国有一个放荡不羁的人,脸上神色迷茫,心中毫无挂念。
他披头散发,既不戴帽子,也不束腰带,就这样在南边的路上一边漫步一边吟唱。
孔丘曾试图与他交谈,仁义也不能勉励他。
不肯将心事向苍天倾诉,也没什么事值得击壤。
他嘲笑那些采薇的隐士,为何要一去不返,走向死亡。
注释
狂夫:无知妄为的人,自谦之词。《论语·微子》载,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楚国隐士故意作出狂放的样子,以避开春秋乱世的政治迫害(从政者殆,殆即危险意)。当孔子经过楚国时,这位隐士劝孔子自保。
冠带:戴帽子束腰带。
问天:心有委屈而诉问于天。屈原曾作《天问》以问天。
击壤:“古游戏名”,一般认为是古代的一种投掷类游戏。皇甫谧《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於道。”后因以“击壤”为颂太平盛世的典故。
采薇人:伯夷、叔齐隐居采薇,最终饿死。《史记·伯夷列传》载,殷末,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纣,曾叩马而谏。周代殷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后来饥饿而死。▲
简析
《偶然作六首·其一》是一首五言古诗,刻画出一位“狂夫”的形象。此诗先从外貌上刻画这位狂夫放荡不羁,随后从精神上刻画这位狂夫,他拒绝遵循传统智慧与先贤之道,包括孔子的入世哲学、隐士的遁世态度以及先人的求道方式。然而,这种张狂外表下隐藏着深刻的内心茫然,对孔子、屈原、先代智者及伯夷叔齐的理念均无法释然,自己也无法言明心中症结。他的言语、行为放荡,但根源在于其内心的“茫然无心想”,表现出一种深刻的内心困惑与无解。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王维的诗词
► 王维的名句
猜您喜欢
相和歌辞·王昭君二首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
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
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赠别二首·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菩萨蛮·赤阑桥尽香街直
赤阑桥尽香街直,笼街细柳娇无力。金碧上青空,花晴帘影红。
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醉眼不逢人,午香吹暗尘。
唐铙歌鼓吹曲·奔鲸沛
奔鲸沛,荡海垠。
吐霓翳日,腥浮云。
帝怒下顾,哀垫昏。
授以神柄,推元臣。
手援天矛,截脩鳞。
披攘蒙霿,开海门。
地平水静,浮天根。
羲和显耀,乘清氛。
赫炎溥畅,融大钧。
清平乐·莺啼残月
莺啼残月,绣阁香灯灭。门外马嘶郎欲别,正是落花时节。
妆成不画蛾眉,含愁独倚金扉,去路香尘莫扫,扫即郎去归迟。
和刘评事永乐闲居见寄
白社幽闲君暂居,青云器业我全疏。
看封谏草归鸾掖,尚贲衡门待鹤书。
莲耸碧峰关路近,荷翻翠扇水堂虚。
自探典籍忘名利,欹枕时惊落蠹鱼。
阳春歌
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
披香殿前花始红,流芳发色绣户中。
绣户中,相经过。
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
圣君三万六千日,岁岁年年奈乐何。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三山望金陵寄殷淑
三山怀谢脁,水澹望长安。
芜没河阳县,秋江正北看。
卢龙霜气冷,鳷鹊月光寒。
耿耿忆琼树,天涯寄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