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道间即事

花枝已尽莺将老,桑叶渐稀蚕欲眠。

半湿半晴梅雨道,乍寒乍暖麦秋天。

村垆沽酒谁能择,邮壁题诗尽偶然。

方寸怡怡无一事,粗裘粝食地行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枝头的花已经开败,莺啼的声音也渐渐稀残;桑树上叶子渐渐稀疏,蚕也作茧三眠。

梅雨的道路总是忽干忽湿,麦收时节天气常常乍暖乍寒。

我在小村的酒店停下,喝着薄酒,没有选择的余地;在旅店的墙上题诗,也只是偶然。

只要心境怡然,全然没有尘俗杂事;即使天天粗衣淡饭,也悠闲自乐宛如神仙。

注释

乍寒乍暖:忽冷忽热。

麦秋:麦收,粮食成熟为秋。

村垆(lú):乡村酒店。

邮:驿站、旅舍。

方寸:指心。

怡怡:和悦顺从。

粗裘(qiú):粗布衣服。

粝(lì)食:粗米饭。

地行仙:原是佛典中记载的长寿佛,后指人间安乐长寿的人。

参考资料:

1、李梦生.宋诗三百首注评.南京市:凤凰出版社,2007:163-164

2、李元强,卢晋.宋诗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市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361-362

3、陈衍.宋诗精华录全译 下 修订版.贵阳市: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03:845-846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述怀之作。诗写旅途所见,刻画了江南初夏的田园风光,描述了恬淡闲适的行旅生活,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闲适容与的心情及随遇而安的处世观,每联以两句分写两个侧面,合成一层意思,相互衬托,得体物抒情的真趣。

起句“花枝已尽莺将老”就选用富有时令特色的景物,点明了季节。此中未遣一字表示感情,但已含有对韶华易逝的惋惜之情。次句又转换镜头,映出“桑叶渐稀”的画面。“渐稀”并非凋零,而是被采摘殆尽,这说明蚕要进入不食不动的眠期了。“蚕欲眠”以季节性和地区性的特点,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在初夏行经江南农村的情景。

“梅雨”是江南初夏特有的气候。诗人抓住这一季节特点,抒写路途境况,渲染初夏的气氛。黄梅雨是下一阵停一阵,行人还能在间歇中赶路,用“半湿半晴”形容梅雨天气的道路,十分贴切。

上两联写景,突出了时令特征,而且用对偶句式,把各种物象组合在一起,互相衬托,像电影中的“叠印”镜头,将江南乡村的初夏景色刻画得鲜明生动。作者还把养蚕和麦收等农事活动摄人诗中,不仅丰富了季节感,同时也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下两联转入叙事抒怀。诗人在梅雨时节赶路,已见羁旅行役之苦。走累了,也只能在乡村酒店歇歇脚,饮几杯水酒解解乏,更显出沉滞下僚,仕途奔波之艰辛。“谁能择”一句反问,深化了意境,隐隐露出蹭蹬失意的情怀。逆旅生活的另一侧面也反映了诗人随遇而安,恬然自适的心境。在邮馆客舍的墙壁上,即兴题诗,把偶然的感受信手写出,只不过是为了排遣旅途的寂寞,消除心头的郁闷。旅人皆然,己亦如是。“尽偶然”与“谁能择”相对应,用全称判断加强语势,蕴含着不得不随俗浮沉,与时俯仰的衷曲。

尾联笔意洒脱,诗人决心丢开烦恼,以旷达求解脱。““怡怡”一词,用意精到。诗人仕途坎坷,生活清苦,但还有“粗裘粝食”,自然应无怨尤。结句以“地行仙”自喻。作者在尾联直抒胸臆,以作收煞,说自己虽然劳累途路,但心中怡然,毫不把得失萦绕胸中,穿着粗布衣服、吃着粗食,仍然恬淡无忧,犹如地行仙一样。

这首诗用白描手法,把眼前常见景象组合人诗,不堆砌辞藻,写得简淡而不近俗;此外也寄托了作者仕宦不达,有志未酬的感慨,也表现出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精神。

参考资料:

1、李梦生.宋诗三百首注评.南京市:凤凰出版社,2007:163-164

2、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宋诗三百首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309-311

简析

《道间即事》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写旅途所见,每联以两句分写两个侧面,合成一层意思,相互衬托;诗中刻画了江南初夏的田园风光,描述恬淡闲适的行旅生活,通过景物的描写,抒发诗人闲适容与的心情及随遇而安的处世观,颇得体物抒情的真趣。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黄公度以状元步入仕途,因不愿阿附奸相秦桧而罢官,后又因作《分水岭》诗被流放。这首诗是写羁旅行役中所见所感。

参考资料:

1、李元强,卢晋.宋诗鉴赏辞典.上海市:上海市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361-362

黄公度

黄公度(1109~1156)字师宪,号知稼翁,莆田(今属福建)人。绍兴八年进士第一,签书平海军节度判官。后被秦桧诬陷,罢归。除秘书省正字,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十九年,差通判肇庆府,摄知南恩州。桧死复起,仕至尚书考功员外郎兼金部员外郎,卒年四十八,著有《知稼翁集》十一卷,《知稼翁词》一卷。 ► 黄公度的诗词 ► 黄公度的名句

猜您喜欢
正宫·塞鸿秋

金谷园那得三生富,铁门限枉作千年妒。汨罗江空把三闾污,北邙山谁是千钎禄?想应陶令杯,不到刘伶墓。怎相逢不饮空归去。

忆江南·今日相逢花未发

今日相逢花未发,正是去年,别离时节。东风次第有花开,恁时须约却重来。

重来不怕花堪折,只怕明年,花发人离别。别离若向百花时,东风弹泪有谁知。

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瑞鹧鸪·落梅
宋代尤袤

梁溪西畔小桥东。落月纷纷水映空。五夜客愁花片里,一年春事角声中。

歌残玉树人何在,舞破山香曲未终。却忆孤山醉归路,马蹄香雪衬东风。

星名诗

虚怀何所欲,岁晏聊懒逸。

云翼谢翩翻,松心保贞实。

风秋景气爽,叶落井径出。

陶然美酒酣,所谓幽人吉。

自当轻尺璧,岂复扫一室。

安用簪进贤,少微斯可必。

渔家傲·近日门前溪水涨

近日门前溪水涨。郎船几度偷相访。船小难开红斗帐。无计向。合欢影里空惆怅。

愿妾身为红菡萏。年年生在秋江上。重愿郎为花底浪。无隔障。随风逐雨长来往。

枸杞
宋代苏轼

神药不自閟,罗生满山泽。

日有牛羊忧,岁有野火厄。

越俗不好事,过眼等茨棘。

青荑春自长,绛珠烂莫摘。

短篱护新植,紫笋生卧节。

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

大将玄吾鬓,小则饷我客。

似闻朱明洞,中有千岁质。

灵庞或夜吠,可见不可索。

仙人倘许我,借杖扶衰疾。

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湖潮
宋代苏轼

海上乘槎侣,仙人萼绿华。飞升元不用丹砂。住在潮头来处、渺天涯。

雷辊夫差国,云翻海若家。坐中安得弄琴牙。写取余声归向、水仙夸。

满江红·正月十三日送文安国还朝
宋代苏轼

天岂无情,天也解、多情留客。春向暖、朝来底事,尚飘轻雪。君过春来纡组绶,我应归去耽泉石。恐异时、怀酒忽相思,云山隔。

浮世事,俱难必。人纵健,头应白。何辞更一醉,此欢难觅。欲向佳人诉离恨,泪珠先已凝双睫。但莫遣、新燕却来时,音书绝。

水村闲望

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