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金陵三首·其二
璧月琼枝不复论,秦淮半已掠荒榛。
清溪天水相澄映,便是临春阁上魂。
璧月瓊枝不複論,秦淮半已掠荒榛。
清溪天水相澄映,便是臨春閣上魂。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张贵妃、孔贵嫔的故事已经过了数百年,对她们的容色无需再作评论,现在就连秦淮河也有一半被荒野的榛子树所侵夺。
青溪水天交相辉映,那便是临春阁上张丽华与陈后主相聚之魂。
注释
璧月琼枝:典出《南史》。《南史·张贵妃传》:“后主每引宾客,对贵妃等游宴,则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互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调,被以新声。……其略云:‘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大抵所归,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
青溪:张丽华的丧身之处。《南史·张贵妃传》:“及隋军陷台城,妃与后主俱入于井,隋军出之,晋王广命斩贵妃,榜于青溪中桥。”一作“清溪”。
参考资料:
1、刘文忠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701-703
2、吴昌恒 等.古今汉语实用词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赏析
此诗实为金陵怀古诗,所咏的是亡国之君陈后主与张丽华的一段史事。数百年之后,作者回想这段荒淫误国的丑事,对于张、孔的容色无需再评论了。她们早已魂埋幽石,埋骨穷壤了。就连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秦淮河,也有它兴衰的历史,后来有一半被荒野的榛子树所侵夺,失去了昔日的繁华。“青溪天水相澄映”二句是承首句而来,接咏张丽华之事。当隋军攻克台城之后,陈后主与张丽华一同逃入井中,隋军把他们从井中捞出,斩张丽华于青溪中桥(一说斩于青溪栅),所以青溪是张丽华的丧身之处。《南史·张贵妃传》又载:“至德二年(指584年),(后主)乃于光昭殿前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高数十丈。……后主自居临春阁,张贵妃居结绮阁。”从诗的三四两句看,“临春阁上魂”应是指张丽华。陈后主死于洛阳,葬于邙山,所以“临春阁上魂”实应为“结绮阁上魂”,用“临春”代“结绮”,是因句中平仄韵律的需要。不过这也无关紧要,陈、张的幽灵,仍然可以在临春阁相聚。诗人不过是用此来警告不思振作的宋代统治者,希望他们不要重蹈陈后主的覆辙罢了。
参考资料:
1、刘文忠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简析
《怀金陵三首·其二》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实为金陵怀古诗,借亡国之君陈后主与张丽华的一段史事,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革是非只待后人评说的感慨,也是想用此诗来警告不思振作的宋代统治者,希望他们不要重蹈陈后主的覆辙。

张耒
张耒,北宋文学家,字文潜,号柯山,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 张耒的诗词
► 张耒的名句
猜您喜欢
天台杂书
灵境无人桃自花,东风吹散赤城霞。
山容对我横天末,柳色将春到水涯。
王粲忆秦空有恨,杜陵入蜀更舞家。
干戈满眼何年定,回雁悠悠白日斜。
青龙寺昙璧上人兄院集
高处敞招提,虚空讵有倪。
坐看南陌骑,下听秦城鸡。
眇眇孤烟起,芊芊远树齐。
青山万井外,落日五陵西。
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
登鹿门山怀古
清晓因兴来,乘流越江岘。
沙禽近方识,浦树遥莫辨。
渐至鹿门山,山明翠微浅。
岩潭多屈曲,舟楫屡回转。
昔闻庞德公,采药遂不返。
金涧饵芝朮,石床卧苔藓。
纷吾感耆旧,结揽事攀践。
隐迹今尚存,高风邈已远。
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
翠鸟诗
庭陬有若榴,绿叶含丹荣。
翠鸟时来集,振翼修形容。
回顾生碧色,动摇扬缥青。
幸脱虞人机,得亲君子庭。
驯心托君素,雌雄保百龄。
罢郡归洛阳寄友人
远谪年犹少,初归鬓已衰。
门闲故吏去,室静老僧期。
不见蜘蛛集,频为佝偻欺。
颖微囊未出,寒甚谷难吹。
濩落唯心在,平生有己知。
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
金蕉叶·厌厌夜饮平阳第
厌厌夜饮平阳第。添银烛、旋呼佳丽。巧笑难禁,艳歌无间声相继。准拟幕天席地。
金蕉叶泛金波齐,未更阑、已尽狂醉。就中有个风流,暗向灯光底,恼遍两行珠翠。
咏路
赤路如龙蛇,不知几千丈。
出没山水间,一下复一上。
伊予独何为,与之同俯仰?
渔家傲·粉笔丹青描未得
粉蕊丹青描未得。金针线线功难敌。谁傍暗香轻采摘。风淅淅。船头触散双鸂鶒。
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阳借出胭脂色。欲落又开人共惜。秋气逼。盘中已见新荷的。
清平乐·东风依旧
东风依旧,著意隋堤柳。搓得鹅儿黄欲就,天气清明时候。
去年紫陌青门,今宵雨魄云魂。断送一生憔悴,能消几个黄昏!
清平乐·瓜洲渡口
瓜州渡口。恰恰城如斗。乱絮飞钱迎马首。也学玉关榆柳。
面前直控金山。极知形胜东南。更愿诸公著意,休教忘了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