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游倦千里,劳生负百年。
未能槎上汉,讵肯剑游燕。
白云照春海,青山横曙天。
江涛让双璧,渭水掷三钱。
坐惜风光晚,长歌独块然。
译文
我疲惫地在千里之外四处游历,一生忙碌却辜负了大好年华。
既然没能像乘槎之人那样直达天河,又怎肯如冯谖般弹剑悲歌谋求他人赏识。
洁白的云朵映照在春日的海上,青葱的山峦横亘在破晓的天边。
我愿如江涛般舍弃双璧,也像在渭水垂钓的严子陵那样轻视钱财。
徒然惋惜这大好风光渐渐流逝,我独自放声高歌,内心一片孤独。
注释
薄游:为薄禄而宦游,也指漫游、随意游览。
劳生:辛苦劳累的生活。
槎上汉:传说有人乘槎(木筏)直达天河。槎,木筏;汉,天河。
讵(jù)肯:岂肯。
剑游燕:战国时冯谖为孟尝君门客,因不受重用,弹剑而歌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等,希望得到重视。这里用此典故表示不愿为求赏识而奔走。
让双璧:春秋时,吴季札出使路过徐国,徐君喜欢季札的宝剑,季札决定归来时相赠。但等季札回来,徐君已死,季札就把宝剑挂在徐君墓前树上离去,被赞为义举。这里表示不看重财物。
掷三钱:东汉严子陵在渭水垂钓,有人问他 “钓得鱼否”,他答 “钓得三钱”,表现出对钱财的轻视。
块然:孤独的样子。
参考资料:
1、由国学猫用户 . 飞雪 . 提供:https://www.guoxuemao.com/shici/426872.html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以及超脱世俗的情怀。首联直抒胸臆,表达出对四处奔波却虚度年华的厌倦。颔联连用典故,表明自己既不想追求虚幻的仙境,也不愿为求富贵而屈身迎合他人,展现出一种清高自守的态度。颈联笔锋一转,描绘出一幅开阔壮美的自然景象,白云、春海、青山、曙天,营造出宁静悠远的氛围,与前文的人生感慨形成鲜明对比,以美景暗示诗人内心对宁静自然的向往。尾联回到现实,诗人感慨时光流逝,只能独自高歌,体现出在现实中的孤独与无奈,但同时又因坚守自我而有一种遗世独立的意味。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典故运用巧妙,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高尚的志趣展现得淋漓尽致。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离而为六职,判而为百役。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
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士或谈殷、周之理者,曰:「伊、傅、周、召。」其百执事之勤劳,而不得纪焉;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其不知体要者反此;以恪勤为公,以簿书为尊,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窃取六职、百役之事,听听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焉,所谓不通是道者也。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不亦谬欤!
或曰:「彼主为室者,傥或发其私智,牵制梓人之虑,夺其世守,而道谋是用。虽不能成功,岂其罪耶?亦在任之而已!」
余曰:「不然!夫绳墨诚陈,规矩诚设,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狭者不可张而广也。由我则固,不由我则圮。彼将乐去固而就圮也,则卷其术,默其智,悠尔而去。不屈吾道,是诚良梓人耳!其或嗜其货利,忍而不能舍也,丧其制量,屈而不能守也,栋桡屋坏,则曰:『非我罪也』!可乎哉?可乎哉?」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余所遇者,杨氏,潜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