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江口泊船落帆后, 月光朦胧昏黄,江边的小店灯已熄灭,正要关门。

岸边的沙地上一颗倾斜半枯的枫树,应该能找到我去年停泊时的系船之痕。

注释

侧出:斜侧着从岸堤上长出。

简析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是一首七言绝句。诗的首句境界空旷、岑寂,次句描写细致入微,两句都是写景,诗人的主观感受与联想还没有明白表达出来;三句仍然写景,但带上浓重的感情色彩,与上两句共同构成一个凄迷寂寞的境界;末句笔锋一转,正面写出感想,表达了诗人在孤寂愁苦中力求开拓的一种心情。全诗意境朦胧,罩着淡淡的哀愁,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

赏析

此诗开头写泊船落帆之后,呈现在诗人眼前的:舱里一灯荧荧,窗外夜色茫茫。这里的江面特别宽阔,波光浩渺,月轮孤悬。在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一切都披上了一层轻纱,罩着淡淡的哀愁。江上景物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在诗人的意念之中,此时此刻,最突出的感受应该是一个“静”字,虽然诗里没有明白写出。尽管岸边芦花瑟瑟,江上浪涛澎湃,但这一切都不在诗人的注意之中。因此,给读者的感受仍然是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

关门的咿哑声打破了江边的寂静,诗人的目光又转向岸上。王安石多次来往此地,当然知道附近有家小店,只是在朦胧月色中,周围景物显得有些异样和陌生,才迟迟没有辨认出来。而“无灯”又说明了小店主人的孤贫。这一句的描写,已由静态转为动态。

首句境界空旷、岑寂,次句描写细致入微。两句都是写景,诗人的主观感受与联想还没有明白表达出来,因为这时候连他自己也还不太清楚。接下来第三句仍然写景,只是在景物的内涵意义上已大为延伸,带上了浓重的感情色彩。这一次诗人的目光投向了一棵枫树,一棵倾斜的、半枯的枫树。过去他看到的是此树绿叶婆娑、生机蓬勃的形象,而此时因为江水冲刷,岸沙崩坍,已是蟠根半露,枝干倾侧,快要死去了。这如同庾信《枯树赋》里所说的那样:“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于是诗人发出岁月易逝,年华老去的慨叹。

客舟、孤帆、江水、月色、小店无灯、枯树倾侧,这一切构成了一个凄迷寂寞的境界。第四句笔锋忽然一转,正面写出诗人的感想:“既为曾经之地、旧识之物,那么,为什么不能找到我去年停泊时的系船之痕?”“应有”二字,十分武断,看似无理,实则表达了诗人在孤寂愁苦中力求开拓的一种心情。同时,又告诉了读者:大江日夜奔流,过去的一切早被冲刷得干干净净。皇甫松的《浣溪沙》说得好:“宿鹭眠鸥非旧浦,去年沙嘴是江心。”王安石所说的“应有”,其实正是“必无”。因为从反面落笔,诗中的感慨才更深一层,回味才更为隽永。

参考资料:

1、黄明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创作背景

夹口应在沿江口左右一带。诗人南来北往,途经此处,在纵览风光的同时,心头不由泛起千丝愁绪,形于笔端。这三首诗的创作时间当在《江宁夹口二首》之后。根据诗中所写,王安石此次途经夹口,时间是在秋季,船自中午行到晚上,在江口停泊。此诗为组诗第三首。

参考资料:

1、黄明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的诗词 ► 王安石的名句

猜您喜欢
夜发沅江寄李颍川刘侍郎

半夜回舟入楚乡,月明山水共苍苍。

孤猿更发秋风里,不是愁人亦断肠。

晚出寻人不遇

篮舆不乘乘晚凉,相寻不遇亦无妨。

轻衣稳马槐阴下,自要闲行一两坊。

题友人山居
唐代黄滔

到君栖迹所,竹径与衡门。

亦在乾坤内,独无尘俗喧。

新泉浮石藓,崩壁露松根。

更说寻僧处,孤峰上啸猿。

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二首·其一

西湖载客恣游从,湖上参差半佛宫。

回顾隙驹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

层台累榭皆清旷,万户千门尽郁葱。

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文翁。

声声慢·高寒户牖

高寒户牖,虚白尊罍,千山尽入孤光。玉影如空,天葩暗落清香。平生此兴不浅,记当年、独据胡床。怎知道,是岁华换却,处处堪伤。

已是南楼曲断,纵疏花淡月,也只凄凉。冷雨斜风,何况独掩西窗。天涯故人总老,谩相思、永夜相望。断梦远,趁秋声、一片渡江。

一剪梅·风韵萧疏玉

风韵萧疏玉一团。更着梅花,轻袅云鬟。这回不是恋江南。只是温柔,天上人间。

赋罢闲情共倚阑。江月庭芜,总是销魂。流苏斜掩烛花寒。一样眉尖,两处关山。

南乡子·端午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垂丝钓近·云麓先生以画舫载洛花宴客

听风听雨,春残花落门掩。乍倚玉阑,旋剪夭艳。携醉靥。放溯溪游缆。波光撼。映烛花黯澹。

碎霞澄水,吴宫初试菱鉴。旧情顿减。孤负深杯滟。衣露天香染。通夜饮。问漏移几点。

次韵子瞻题郭熙画秋山

黄州逐客未赐环,江南江北饱看山。

玉堂卧对郭熙画,发兴已在青林间。

郭熙官画但荒远,短纸曲折开秋晚。

江村烟外雨脚明,归雁行边余叠巘。

坐思黄柑洞庭霜,恨身不如雁随阳。

熙今头白有眼力,尚能弄笔映窗光。

画取江南好风日,慰此将老镜中发。

但熙肯画宽作程,十日五日一水石。

忆秦娥·秋萧索
宋代黄机

秋萧索。梧桐落尽西风恶。西风恶。数声新雁,数声残角。

离愁不管人飘泊。年年孤负黄花约。黄花约。几重庭院,几重帘幕。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