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宿青草湖

唐代杜甫

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

宿桨依农事,邮签报水程。

寒冰争倚薄,云月递微明。

湖雁双双起,人来故北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举目远望,洞庭湖还在眼里,又到了与之相连的青草湖。

在农民耕作的地方停下船,驿站的更筹记录着行过的漫长路程。

水上漂浮的寒冰相互撞击,月亮一次又一次穿破云层,洒落点点微光。

湖面上的大雁成双成对地飞起来,它们是否是看见人来了,才故意向北飞向归途呢?

注释

宿:住宿,过夜。青草湖:在洞庭湖东南部,又叫巴丘湖,为湘水所汇。一说因湖南有青草山而得名,一说因春冬水涸、青草弥望而得名。北有沙洲与洞庭湖相隔,水涨时则与洞庭湖相连。《全唐诗》诗题下注:“重湖,南青草,北洞庭。”

续为名:青草湖与洞庭湖相连,故称。

宿桨:泊船。用桨代指船。

农事:本指农家的耕作,这里用来代指农庄。

邮签:驿馆夜间报时的更筹。

水程:水路的行程。

争倚薄(bó):争着挨近、靠拢。薄,迫近。

云月:云中露出的月亮。

递微明:传递着微弱的光辉。

北征:向北飞行。

参考资料:

1、黄钧,龙华,张铁燕等校. 全唐诗 3[M]. 长沙:岳麓书社, 1998:239.

2、(唐)杜甫著;袁慧光编注. 杜甫湘中诗集注[M]. 长沙:岳麓书社, 2010:23-24.

3、方祖雄选注. 岳阳楼诗词选[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56.

4、张志烈主编. 杜诗全集 今注本 第4卷[M]. 成都:天地出版社, 1999:2198.

5、孙潜著. 杜诗全译 4[M].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2021:1998.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月下的青草湖,前两联介绍了诗人的行程,由洞庭湖进入青草湖,夜里依傍农家停泊。后两联写景衬情,水上寒冰相依相迫,天上云月微露晨光,湖雁好像明知诗人往南行,它们却要北征,故意勾起诗人的思乡之情。

首联先介绍了诗人的行程,他的船只穿越洞庭湖,又驶入了青草湖。“洞庭”与“青草”这两个词语,点明了他的船只所经过的水域。可以看出,这两片湖水并无明显的分界线,而是相互延续。

颔联描述了诗人乘坐的孤舟在湖上航行,他在农家旁停泊,急于赶路,因此用更筹来计算水程。“宿桨”的“宿”字,指的是“过夜”,也就是过夜的桨。它指的是停船过夜。“依农事”,意味着诗人停船的地方靠近有农民居住的地方。在唐朝,当地农民在湖中围田种植,他们乘船而来,入夜后便在船上过夜。从杜甫在同一时期所写的诗句“侧闻夜来寇,幸喜囊中净”(《早发》)中,我们可以得知当时这一带确实存在“水贼”,因此他不敢独自在夜间停泊。

后两联都是写景衬情。颈联很富有形象性,寒冰挨挨挤挤,相倚相迫;云在月上,相互掩映,时而显露出微弱的光芒。一处在天空,一处在湖中,都是如此美丽的景象。诗人自然轻松地描绘出这些景物,毫不费力地表现出他的情感。他在看,他在想,他想家,想念故乡。

尾联以景物抒发情感。湖边栖息的大雁被来访者惊起,向北飞去。诗人北归的愿望未能实现,正准备南征,而候鸟北飞勾起了他思乡的情绪。一个“故”字表明湖雁似乎故意捉弄诗人,增加了他的痛苦。因为杜甫的家在河南巩义,长期与弟妹失散,这次顺长江到湖南,就是想实现北归的愿望,无奈总不得如愿。诗人不露痕迹地表达了内心的真实感受,这种感受是隐秘而含蓄的,通过细微的描写表现出了真情。诗人于现实万般无奈,却怪到湖雁身上,这九曲回肠让人无限凄凉感伤,不忍卒读。

这首诗语意尤为清丽,状湖中早春月夜之景颇有情致,亦流露出诗人南征之行非出本心之意。

参考资料:

1、方祖雄选注. 岳阳楼诗词选[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56.

2、范凤驰著. 新选唐诗[M]. 北京:西苑出版社, 2004:244-245.

3、《诗意常德·旧体诗卷》编辑部编著. 诗意常德[M].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130.

简析

《宿青草湖》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前两联介绍了诗人的行程,由洞庭湖进入青草湖,夜里依傍农家停泊;后两联写景衬情,水上寒冰相依相迫,天上云月微露晨光,湖雁好像明知诗人往南行,它们却要北征,故意勾起诗人的思乡之情。全诗语意清丽,状湖中早春月夜之景颇有情致,诗人于现实万般无奈,却怪到湖雁身上,隐秘含蓄,无理而妙。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为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初春时节杜甫赴衡岳时宿汉寿青草湖所作。据《名胜志》记载,青草湖北连洞庭,南接潇湘,东纳汨罗水,每夏秋水泛,与洞庭为一。诗人所乘之船由洞庭湖驶入青草湖后夜泊,遂赋此诗对景言情。

参考资料:

1、张志烈主编. 杜诗全集 今注本 第4卷[M]. 成都:天地出版社, 1999:2198.

2、《诗意常德·旧体诗卷》编辑部编著. 诗意常德[M].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130.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杜甫的诗词 ► 杜甫的名句

猜您喜欢
临平道中
宋代道潜

风蒲猎猎弄清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州。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夜发沅江寄李颍川刘侍郎

半夜回舟入楚乡,月明山水共苍苍。

孤猿更发秋风里,不是愁人亦断肠。

题友人山居
唐代黄滔

到君栖迹所,竹径与衡门。

亦在乾坤内,独无尘俗喧。

新泉浮石藓,崩壁露松根。

更说寻僧处,孤峰上啸猿。

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二首·其一

西湖载客恣游从,湖上参差半佛宫。

回顾隙驹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

层台累榭皆清旷,万户千门尽郁葱。

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文翁。

夜闻歌者

夜泊鹦鹉洲,秋江月澄澈。

邻船有歌者,发调堪愁绝。

歌罢继以泣,泣声通复咽。

寻声见其人,有妇颜如雪。

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夜泪似真珠,双双堕明月。

借问谁家妇,歌泣何凄切?

一问一沾襟,低眉终不说。

旅夜书怀
唐代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上留田行
唐代李白

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嵘。

积此万古恨,春草不复生。

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

借问谁家地,埋没蒿里茔。

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蓬科马鬣今已平。

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于此举铭旌。

一鸟死,百鸟鸣。一兽走,百兽惊。

桓山之禽别离苦,欲去回翔不能征。

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

交柯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

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胡乃寻天兵。

孤竹延陵,让国扬名。

高风缅邈,颓波激清。

尺布之谣,塞耳不能听。

宣城青溪 / 入清溪山
唐代李白

青溪胜桐庐,水木有佳色。

山貌日高古,石容天倾侧。

彩鸟昔未名,白猿初相识。

不见同怀人,对之空叹息。

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
唐代李白

少年落魄楚汉间,风尘萧瑟多苦颜。

自言管葛竟谁许,长吁莫错还闭关。

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

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

幸陪鸾辇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

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璋紫绶来相趋。

当时结交何纷纷,片言道合惟有君。

待吾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