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爱花即肯死,只恐花尽老相催。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译文
不是说爱花爱得要死,只因为害怕花谢时人也老了。
花开得太过繁盛就容易杂乱凋落,嫩蕊啊请你们商量着慢慢绽放。
注释
爱:一作“看”。肯:犹“拼”。一作“欲”,一作“索”。
纷纷:多而杂乱。
嫩蕊:指含苞待放的花。
参考资料:
1、彭定求.全唐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55-556
2、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163-165
3、邓魁英 聂石樵.杜甫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94-196
4、韩成武.杜甫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382-384
这首诗起笔痛快干脆,毫不藏伏,次句便说不是因为爱花,而是害怕花谢人老;后两句则是写景,写花枝之易落,花蕊的慢开,景中寓借花之深情,以对句出之,更是加倍写法,而又密不透风,情深语细。全诗以花为媒介,寓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易老的感慨与无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这首诗是组诗中的最后一首。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或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杜甫卜居成都郊外草堂,是“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卜居》);诗人感到很满足,“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江村》)。所以,时值春暖花开,更有赏心乐事,杜甫对生活是热爱的。这是他写这组诗的生活和感情基础。第二年(一说第三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308
2、周啸天.唐诗鉴赏辞典补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0:276-277
3、林从龙.古典文学名篇赏析(第二辑).合肥:黄山书社,1983: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