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春暖绣帏重,宝篆香微动。此外虚名要何用?醉乡中,东风唤醒梨花梦。主人爱客,寻常迎送,鹦鹉在金笼。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意暖暖的画堂,绣花帏幕一重又一重,香炉里缭绕的香气微微颤动。身外的虚名要它有什么用?醉乡中,东风唤醒了梨花一般的春梦。主人好客,热情的迎送,看见鹦鹉在金笼里声声学舌。
注释
画堂:汉代宫中的殿堂,后泛指华丽的堂舍。
绣帏:绣花帏幕。
宝篆香:形容缠绕的香烟的形状有如篆形的古文字。
梨花梦:指像梨花一般开才即败的春梦。
参考资料:
1、蒋星煜 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1245
赏析
“画堂春暖绣帏重,宝篆香微动。散曲这两句颇有宋词的风范,通过描写室内陈设,给读者一种温馨、婉约、清雅的感觉,也从侧面烘托出了居室主人的性情旨趣。作者前两句描写居室的美好,是为了带出第三句“此外虚名要何用”的感叹。在马致远看来,温馨闲适的画堂生活,已然将尘世的“虚名”映村得毫无价值。他不止一次地表达对“虚名”的漠不关心。如“虚名争甚那?孤舟驾,功名已在渔樵话,更饮三杯罢。”在摒却了虚名之后,作者又描写了这样一幅场景:“醉乡中,东风唤醒梨花梦。”作者沉浸在蒙蒙胧胧的“醉乡”,而春天的暖风却不经意间唤醒了“梨花春梦”。这样的一幅图景,使得作品的格调复归于闲适淡远。这首曲的最后,给了一个颇有风致的结尾,“主人爱客,寻常迎送,鹦鹉在金笼”。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了一番春景之后,作者开始说这里的“主人”。主人热情好客,经常迎来送往。这些客人自然都是和主人情投意合、无心追逐虚名的高土们。然而,作者写到此处,却笔锋一转,说“鹦鹉在金笼”。原来主人家屋子里养了一只鹦鹉,把主人迎来送往、把酒言欢、高谈阔论的场景都一一看到眼里了。在古典诗词中,不乏这样虚处着笔的好例,如“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刘禹锡《春词》),“年光往事如流水。休说情迷,玉箸双垂,只是金笼鹦鹉知”(冯延巳《采桑子》),这些都是借助于他物而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此曲以笼中的鹦鹉来结束,更加凸显出作者意在闲适的笔调,也平添了几番趣味。
参考资料:
1、陈鹏 闫丽红·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崇文书局,2020
简析
此曲描写主人院落的景色,抒发作者的闲适之情。全曲笔调闲适、富有情趣,给人一种温馨、婉约、清雅的感觉,也从侧面烘托出了居室主人的性情旨趣;同时流露出作者对于功名利禄的不屑和对生平坎坷的不满之情,充分表达了他对于安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之意。
创作背景
马致远写的重头小令《小桃红》一共四首,分别以“春、夏、秋、冬”为题,此是第一首。
参考资料:
1、陈鹏 闫丽红·元曲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崇文书局,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