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南乡子·兰棹举

五代李珣

兰棹举,水纹开,竞携藤笼采莲来。回塘深处遥相见,邀同宴,渌酒一卮红上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摇起了小船的双桨,划破平静的水面,姑娘们拿着藤笼竞相去池塘采莲。在荷塘的深处,她们远远地相唤,相邀同饮美酒,一杯便红透了脸。

注释

藤笼:藤编的笼子。

一卮:一杯。卮,古代酒器。

上面:上脸,喝酒后脸色发红。

参考资料:

1、花间集全鉴

赏析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民歌《江南》)。江南水乡多植莲藕,采莲是水国女儿的主要劳动内容。夏秋日子里,湖港深塘,枝叶茂盛的绿荷无边无际,姑娘们三五成群,荡浆泛舟乱入芙蓉浦,喜采莲子。荷叶绿,莲花红,姑娘们如勤快的蜜蜂出没其间,池塘深处不时飞出欢歌笑语。这种新奇而美好的生活,给这位蜀客印象深刻。

此篇截取的就是他所见到的采莲女劳动生活的两个片断。词以动态闯入视线:“兰棹举,水纹开”,一句写精巧的船桨高高挥起,一句写平静的水面荡开了波纹。一先一后,桨落水开,轻快利落,似乎可以看到猛溅起的晶莹水花、利箭般飞窜出的小船和小船压开的水面。未见人影已感触到其手臂的力度和娴熟的船技。汪汪的水面、兰桨、木船,一系列形象都散发着南国水乡的特有气息。随后,人物跃现眼帘:“竞携藤笼采莲来”,原来这是一群活泼好胜的采莲女。携带藤筐,正各划小舟,你追我赶地采莲来。“竞”字引入众多的欢快女子形象,传递出了劳动场面的活泼热闹气氛。这三句,节奏短促明快,人物形象充满生命活力。富有一种清新健康的劳动之美,是一般浅斟低唱的花间作品中不易读到的。词写劳动,到“采莲来”便戛然收住,下面转入闲适的小憩片断,至于舟入莲丛之后的一系列场面:“登画船,泛清波,采莲时唱采莲歌”(《南乡子》之十三)、“沙月静,水烟轻,芰荷香里夜船行”(〈南乡子〉之七)等“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的情形,词人略去了。然而前三句飞动的笔势,和词中留下的空白,给读者创造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启人神思飞翔。此词转折甚妙,两个生活片断之间空白处,咫尺之幅,藏万里长江。“回塘”三句,写采莲女劳动之余的交往、休息。曲幽的莲塘深处,两舟遥遥相见,主人取酒热情相邀,被邀者也爽朗答允,划船而近,欢快碰杯。“渌酒一卮红上面”是劳动后的痛快解乏,也是酒量浅浅的女儿娇态。后三句重色彩,画面感强:红面、渌酒,相映分明,背后远景是曲深的莲塘,碧清的水波,无边的绿荷,摇曳的红莲花,把采莲女的健康美丽衬托得突出动人。汤显祖赞叹:“这般染法,亦画家七十二色之景,上乘也。墨子当此,定无素丝之悲。”(汤显祖评本《花间集》卷四)

李珣

李珣(855?-930?),五代词人。字德润,其祖先为波斯人。居家梓州(四川省三台)。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少有时名,所吟诗句,往往动人。妹舜弦为王衍昭仪,他尝以秀才预宾贡。又通医理,兼卖香药,可见他还不脱波斯人本色。蜀亡,遂亦不仕他姓。珣著有琼瑶集,已佚,今存词五十四首,(见《唐五代词》)多感慨之音。) ► 李珣的诗词 ► 李珣的名句

猜您喜欢
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
唐代王维

安得舍罗网,拂衣辞世喧。

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

戏题王处士书斋

先生高兴似樵渔,水鸟山猿一处居。

石径可行苔色厚,钓竿时斫竹丛疏。

欺春只爱和醅酒,讳老犹看夹注书。

莫道无金空有寿,有金无寿欲何如。

榆林郡歌
唐代王维

山头松柏林,山下泉声伤客心。

千里万里春草色,黄河东流流不息。

黄龙戍上游侠儿,愁逢汉使不相识。

正宫·塞鸿秋

金谷园那得三生富,铁门限枉作千年妒。汨罗江空把三闾污,北邙山谁是千钎禄?想应陶令杯,不到刘伶墓。怎相逢不饮空归去。

水调歌头·空濛玉华晓

赋德新王丈玉溪,溪在嵩前费庄,两山绝胜处也。

空濛玉华晓,潇洒石淙秋。嵩高大有佳处,元在玉溪头。翠壁丹崖千丈,古木寒藤两岸,村落带林丘。今日好风色,可以放吾舟。

百年来,算惟有,此翁游。山川邂逅佳客,猿鸟亦相留。父老鸡豚乡社,儿女篮舆竹几,来往亦风流。万事已华发,吾道付沧洲。

蝴蝶儿·蝴蝶儿
五代张泌

蝴蝶儿,晚春时。阿娇初著淡黄衣,倚窗学画伊。

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无端和泪拭胭脂,惹教双翅垂。

忆江南·今日相逢花未发

今日相逢花未发,正是去年,别离时节。东风次第有花开,恁时须约却重来。

重来不怕花堪折,只怕明年,花发人离别。别离若向百花时,东风弹泪有谁知。

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虞美人·深闺春色劳思想
五代顾夐

深闺春色劳思想,恨共春芜长。黄鹂娇啭泥芳妍,杏枝如画倚轻烟、琐窗前。

凭阑愁立双娥细,柳影斜摇砌。玉郎还是不还家?教人魂梦逐杨花、绕天涯。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五代李煜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