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甬江夜泊

清代阮元

风雨暮潇潇,荒江正起潮。

远帆连海气,短烛接寒宵。

人静怯闻角,衣轻欲试貂。

遥怜荷戈者,孤岛夜萧寥。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夜色沉沉风雨潇潇,荒凉的江面上正涌起潮水。

傍远处的船帆与海上烟云相连,短小的烛光接寒宵。

夜深人静害怕听到号角声,衣衫单薄,真想换上温暖的貂裘。

怜惜那些戍守远方海岸的士兵,要在孤岛上度过这冷清寂寞的夜晚。

注释

甬江:江名,在浙江省东北部。

潇潇:风紧雨急的样子。

荒江:荒凉的江水。

海气:海上烟云,这里指大海。

怯:害怕。

角:号角。

貂:动物名,皮为珍贵的御寒皮料。此指貂裘。

荷戈者:指戍守孤岛的士兵。

萧寥:冷清寂寞。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垂帘、泊船甬江时的心境。单看题目,它似是一首写景之作;实则是借景物刻画,联想到守岛士兵的严寒与孤寂的感怀诗。

诗的前两句,刻画夜幕中风雨笼罩下的甬江景象。“潇潇” 二字尽显风雨急骤之态,狂风暴雨里,江水漫过荒村,水位与江潮不断攀升,诗人所乘之舟遭遇这样的恶劣天气,只能靠岸停泊。

诗的三四句,让此前激烈紧张的氛围稍有缓和。远行的船只与海水的气息相连,因甬江最终汇入大海,便成了船与大海相通的纽带。那狂风暴雨,仿佛要将海水掀翻,一叶扁舟无法继续航行,只能勉强靠岸抛锚。这样的大雨夜,诗人难以入眠,点起短烛熬过寒气刺骨的夜晚,这段时光自然格外难挨。恼人天气里,烛火显得如此短暂,寒夜却格外漫长。这两句提及船、海、江、灯、夜,将环境细节清晰呈现。

前四句侧重环境刻画与气氛烘托,诗的五六句则再次拉紧了稍缓的氛围。狂风暴雨中,周遭愈发寂静,这样的夜晚,人们最怕听到军营的号角,因恶劣天气往往是敌人偷袭的时机。甬江地处海防前线,守护着国家的东南门户。风雨让气温骤降,诗人自觉衣衫单薄,甚至想换上华贵保暖的貂裘;继而推己及人,想到戍守海岛的士兵,他们在这样的恶劣天气里坚守岗位,必然更添严寒与孤寂。

诗的结尾两句,着重体现诗人对东海守岛士兵的深切关怀。他仿佛亲眼看见士兵们在风雨中瑟瑟发抖。甬江口正对着大海中的舟山群岛,那里驻扎着清朝的守岛军队。清中叶以后,国防日渐重要,外敌步步逼近,清王朝却腐败无能,国防愈发废弛。而爱国士兵仍手持落后武器,在海防线上筑起血肉长城,他们正是中国的脊梁。诗人长期担任海防官员,深知士兵的疾苦,因此气候变迁、天气好坏、气温升降,对海防士兵而言都至关重要,尤其清朝军队装备落后,士兵更是首当其冲承受苦难。诗人推己及人,对士兵满怀同情,这在封建社会的地方官员中,实属难能可贵。

这首诗由景入情,思维感受是诗的主调,景色与环境的描写是为“悯人”服务的。思维的波澜曲折,使诗意有了更深的境界,扩大了诗的社会意义。王夫之在评曹植《当来日大难》一诗时说:“于景得景易,于事得景难,于情得景尤难。”这首诗以景写情,以情融景,真情挚爱成为了这首诗的诗魂。

参考资料:

1、张秉戍,萧哲庵主编,清诗鉴赏辞典,重庆出版社,1992.12,第818页

简析

《甬江夜泊》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首联点题,写诗人夜晚停泊在甬江,江上正涨潮;颔联写诗人在舟上所见的远近之景;颈联写诗人在舟上的感受;尾联写诗人在舟上的联想。诗人推己及人,遥想戍守孤岛的士兵一定更加寒冷更加寂寞。这首诗抒写诗人夜泊甬江时所见所感。通过写景抒情,围绕“夜泊”,突出一个“寒”字,把诗人的感受和联想融汇在写景之中。写景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远有近,层次分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清嘉庆八年(1803),当时阮元任浙江巡抚,正在为肃清安南船艇对中国海疆的骚扰和扫除海盗方面作努力。他勤于国事,四处奔波。在一个晚上,船停在浙江境内的甬江时,作者从自己的寒冷想到据守海岸士兵的艰苦生活,创作了此诗。

参考资料:

1、黄岳洲 茅宗祥主编.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鉴赏辞典 明清文学卷[M]. 北京: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 ,323-334.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 阮元的诗词 ► 阮元的名句

猜您喜欢
送族弟绾从军安西
唐代李白

汉家兵马乘北风,鼓行而西破犬戎。

尔随汉将出门去,剪虏若草收奇功。

君王按剑望边色,旄头已落胡天空。

匈奴系颈数应尽,明年应入蒲萄宫。

丹阳遇陈十八
明代徐熥

丹阳渡口遇同乡,欲语匆匆怨夕阳。

君返江南我江北,云山千叠断人肠。

怨歌行
明代谢榛

长夜生寒翠幕低,琵琶别调为谁凄?

君心无定如明月,才照楼东复转西。

送杨秀才游蜀
唐代张祜

鄂渚逢游客,瞿塘上去船。

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旧俗巴渝舞,新声蜀国弦。

不堪挥惨恨,一涕自潸然。

赤谷安禅师塔

独坐岩之曲,悠然无俗纷。

酌酒呈丹桂,思诗赠白云。

烟霞朝晚聚,猿鸟岁时闻。

水华竞秋色,山翠含夕曛。

高谈十二部,细核五千文。

如如数冥昧,生生理氛氲。

古人有糟粕,轮扁情未分。

且当事芝朮,从吾所好云。

舟中立秋

垂老畏闻秋,年光逐水流。

阴云沉岸草,急雨乱滩舟。

时事诗书拙,军储岭海愁。

洊饥今有岁,倚棹望西畴。

乌江项王庙

云旗庙貌拜行人,功罪千秋问鬼神。

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竟亡秦。

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

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独为灵均。

清平乐·角声哀咽

角声哀咽,襆被驮残月。过去华年如电掣,禁得番番离别。

一鞭冲破黄埃,乱山影里徘徊。蓦忆去年今日,十三陵下归来。

清平乐·樱桃花底

樱桃花底。相见颓云髻。的的银釭限意。消得和衣浓睡。

当时草草西窗。都成别后思量。料得天涯异日,应思今夜凄凉。

浣溪沙·似水轻纱不隔香

似水轻纱不隔香。金波初转小回廊。离离丛菊已深黄。

尽撤华灯招素月,更缘人面发花光。人间何处有严霜。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