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菩萨蛮·寄梁汾苕中

知君此际情萧索,黄芦苦竹孤舟泊。烟白酒旗青,水村鱼市晴。

柁楼今夕梦,脉脉春寒送。直过画眉桥,钱塘江上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明白你为何感到落寞和孤寂,因为你独自停留在孤舟之上,四周尽是黄芦苦竹,仿佛当年白居易被贬谪至江州的情境。如今已是早春时节,江南的风景想必已如诗如画,青青的酒旗间,白烟袅袅升起。晴空下的水村鱼市,熙熙攘攘,一片繁华。

我遥想今夜你在船上的舵楼之中,伴随着微凉的春夜,定能沉浸在美好的梦境之中。走过画眉桥后,你便能目睹那令人震撼的钱塘江大潮,得享和美的家庭快乐。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为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下片后二句与上片后二句字数格式相同。上下片各四句,均为两仄韵,两平韵。前后阕末句多用五言拗句“仄平平仄平”,亦可改用律句“平平仄仄平”。

苕(tiáo)中:江苏苏州西北闾门外有苕溪,溪有东苕、西苕二源,两源合流入太湖。顾梁汾南归后曾寓居苏州此地,故云。

“知君”二句:白居易《琵琶行》有“黄芦苦竹绕宅生”之句,此处化用。

柁(tuó)楼:船上操柁之室,借指乘船之人。

画眉:指汉张敞为妻子画眉之故实,喻夫妻和美。

桥:梁汾与严绳孙同里,绳孙家居藕荡桥边,此处或为同指。故画眉桥则为借指其美满的家。

参考资料:

1、(清)纳兰性德著 .《纳兰性德集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047-048

赏析

“知君此际情萧瑟,黄芦苦竹绕孤舟”。起句愁闷凄清。黄芦、苦竹、孤舟,已是自然勾勒出一情萧索的场景。“黄芦苦竹绕孤舟”化自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黄芦苦竹绕宅生”,很是荒凉寂寂无相伴。顾梁汾的仕途是不得志的,故词人拟出萧瑟的情境,亦有深知君心之意。

“青烟白酒旗,晴日水村鱼。”这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场景。这句话极具唐诗的精炼和疏朗,展现出一种安逸和宁静的状态。读到这句话,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每句话的前两个词简单描绘出画面,而最后一个字则为整个句子增添了活力。江南之旅中,江南的烟雨和迷蒙的山光水色必定给容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句话巧妙地描绘了这些景色,展现出孟浩然诗中“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气象。这两句话的出现,立刻消散了前两句中愁苦和凄清的情绪,使得整个诗篇变得清新明快。

“柁楼今夕梦,脉脉春寒送”。想象顾梁汾轻寒春夜,舟中独宿的孤单景象。柁楼,船上操柁之室,借指乘船之人,亦即顾梁汾。如同上阙,这两句的走低为接下来的穿云破雾宕开一笔续足了势。

“直过画眉桥,钱塘江上潮”这两句是整首词最精妙之处。词人直接提到画眉桥,一是指代梁汾的故乡,二来巧妙地运用了汉代张敞为妻画眉的典故。在汉代,张敞是位有名的大臣,与妻子感情深厚。由于妻子幼时受伤,眉角有些缺陷,他每天都要为妻子画眉后才去上朝。此事传开后,其他大臣都认为张敞失了身份和体面,甚至有人将此事告诉了汉武帝。一次,汉武帝当众问及此事,张敞不但毫无羞愧之色,还理直气壮地回答:“闺房之乐,有甚于画眉者?”容若在此用“直过”,显然带有戏谑好友归心似箭的心情。同时,“画眉”的典故也寓意着愿顾梁汾夫妻和睦。

在整首词中,末句“钱塘江上潮”具有深远的意味。它可以被解读为顾梁汾经过画眉桥时,钱塘江上潮水涌动的自然景观,这不仅烘托出顾梁汾此刻心潮澎湃的情感,也展现了词人丰富的想象力。更进一步,这句也可以直接比喻好友当时的心情,如同钱塘江潮水的起伏不定。常言道,离家越近,心情越激动,走过画眉桥,就意味着离家人更近了。再引申一些,这句也可以看作是词人对好友未来的美好祝愿和安慰,如同在困境中找到新的出路。此外,词人还可能暗喻好友回家后的闺房之乐。从另一首词《菩萨蛮·为陈其年题照》中,我们可以看到词人的诙谐俏皮:“须髯浑似戟,时作簪花剧。背立讶卿卿,知卿无那意。”这样的描述令人读后忍俊不禁。

词人用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笔触描写了好友归家途中的情景和心境。此小令虽然短小,却是非常精致经典,在心头唇间把玩,意味无穷。

参考资料:

1、(清)纳米性德著 .《纳兰词 》.古诗文出版社.2012年.47

简析

这首词词人用极具浪漫主义色彩的笔触描写了好友归家途中的情景和心境,以欢快与祝愿结尾,表达了词人对好友顾梁汾的思念与慰籍之情。上片词人设想好友顾梁汾独自在归途中遇到荒凉景色,心中十分萧索,与市集上的繁闹形成对比;下片借用典故,写孤舟夜行之后,即将见到钱塘江上潮水起伏的自然景观和归家之后的闺中之乐。

创作背景

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顾梁汾南归后,曾在苕溪寓居。在创作此词之前词人曾托人带信给顾梁汾,但顾梁汾没有回信,词人仍认为顾梁汾居住在苕溪,故题名“寄梁汾苕中”。写这阙词时,应是康熙二十二年春天,距离顾梁汾南归时的桂花时节已经过去了一年半。

参考资料:

1、闵泽平编著.《纳兰词全集 汇编 汇评 汇校 》.中国古典文学出版社.2012年.96-98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纳兰性德的诗词 ► 纳兰性德的名句

猜您喜欢
送韦城李少府

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

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

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送陆务观编修监镇江郡归会稽待阙二首·其一

宝马天街路,烟篷海浦心。

非关爱京口,自是忆山阴。

高兴余飞动,孤忠有照临。

浮云付舒卷,知子道根深。

京尘成岁晚,江雨送人归。

诗招南阳秀才
宋代林逋

莫因公荐偶失意,便擬飘蓬作旅人。

志壮任存题柱事,病多争向倚门亲。

危堤柳色休伤别,上苑杏花长自春。

况有西湖好山水,归来且濯锦衣尘。

送杨秀才游蜀
唐代张祜

鄂渚逢游客,瞿塘上去船。

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旧俗巴渝舞,新声蜀国弦。

不堪挥惨恨,一涕自潸然。

送张五諲归宣城
唐代王维

五湖千万里,况复五湖西。

渔浦南陵郭,人家春谷谿。

欲归江淼淼,未到草萋萋。

忆想兰陵镇,可宜猿更啼。

咏新竹
清代际智

此君志欲擎天碧,耸出云头高百尺。

只恐年深化作龙,一朝飞去不留迹。

题春绮遗像

人亡有此忽惊喜, 兀兀对之呼不起。

嗟余只影系人间, 如何同生不同死?

同死焉能两相见, 一双白骨荒山里。

及我生时悬我睛, 朝朝伴我摩书史。

漆棺幽閟是何物? 心藏形貌差堪拟。

去年欢笑已成尘, 今日梦魂生泪泚。

贾人食言
清代邹弢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呼救命。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曰:"我富者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登陆,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但予十金?"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捕鱼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或曰:"何以不就?"渔者曰:"是许金而不酬者也!"未久,贾人没。

湖楼题壁
清代厉鹗

水落山寒处,盈盈记踏春。

朱栏今已朽,何况倚栏人。

买陂塘·登白纻山

冷清清、荒台败瓦,日斜来吊宣武。如云宾从当年事,对面青山歌舞。飞盖举。下拥著、猬须石眼人如虎。南州雄据。笑作贼匆匆,更何情绪,来顾曲中误。

休相笑,尚解登山作赋。此儿还有佳处。一时裙屐原潇洒,谁料转头黄土。江月苦。把一片歌声,悄悄沉将去。雄心认取。听漠漠苍林,非丝非竹,打起佛楼鼓。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