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杞菊赋
天随生自言常食杞菊。及夏五月,枝叶老硬,气味苦涩,犹食不已。因作赋以自广。始余尝疑之,以为士不遇,穷约可也。至于饥饿嚼啮草木,则过矣。而予仕宦十有九年,家日益贫。衣食之奉,殆不如昔者。及移守胶西,意且一饱。而斋厨索然,不堪其忧。日与通守刘君廷式循古城废圃求杞菊食之。扪腹而笑。然后知天随生之言可信不谬。作《后杞菊赋》以自嘲,且解之云。
“吁嗟!先生,谁使汝坐堂上,称太守!前宾客之造请,后掾属之趋走。朝衙达午,夕坐过酉。曾杯酒之不设,揽草木以诳口。对案颦蹙,举箸噎呕。昔阴将军设麦饭与葱叶,井丹推去而不嗅。怪先生之眷眷,岂故山之无有?”
先生听然而笑曰:“人生一世,如屈伸肘。何者为贫,何者为富?何者为美,何者为陋?或糠覈而瓠肥,或粱肉而墨瘦。何侯方丈,庾郎三九。较丰约于梦寐,卒同归于一朽。吾方以杞为粮,以菊为糗。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
天随生自言常食杞菊。及夏五月,枝葉老硬,氣味苦澀,猶食不已。因作賦以自廣。始餘嘗疑之,以為士不遇,窮約可也。至于饑餓嚼齧草木,則過矣。而予仕宦十有九年,家日益貧。衣食之奉,殆不如昔者。及移守膠西,意且一飽。而齋廚索然,不堪其憂。日與通守劉君廷式循古城廢圃求杞菊食之。扪腹而笑。然後知天随生之言可信不謬。作《後杞菊賦》以自嘲,且解之雲。
“籲嗟!先生,誰使汝坐堂上,稱太守!前賓客之造請,後掾屬之趨走。朝衙達午,夕坐過酉。曾杯酒之不設,攬草木以诳口。對案颦蹙,舉箸噎嘔。昔陰将軍設麥飯與蔥葉,井丹推去而不嗅。怪先生之眷眷,豈故山之無有?”
先生聽然而笑曰:“人生一世,如屈伸肘。何者為貧,何者為富?何者為美,何者為陋?或糠覈而瓠肥,或粱肉而墨瘦。何侯方丈,庾郎三九。較豐約于夢寐,卒同歸于一朽。吾方以杞為糧,以菊為糗。春食苗,夏食葉,秋食花實而冬食根,庶幾乎西河南陽之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唐代陆龟蒙曾说过,他经常吃杞菊,一直到夏天五月,枝叶已经老硬,还是吃个不停。就此他还写了《杞菊赋》来宽慰自己。起先我也怀疑他的说法,觉得一个读书人,事业上不顺心,生活贫困一些,简省一些,也就差不多了。至于说到肚子饿到吃草木的程度,似乎也太夸张了。我做官做了十九年了,家庭日益贫困,衣食穿着,还不如以前。这次来到密州,想想饭总能吃饱,谁知厨房里冷冷清清,整日里愁眉苦脸的。随后每天和通守刘廷式沿着城墙,在荒废的菜园里找杞菊来吃,相对摸着肚子大笑,这才相信陆龟蒙说的话是真的,没有说错。于是写这篇《后杞菊赋》也来宽慰自己一下,并且做一些辩解。
“唉,先生。谁让你坐在堂上,还叫做太守。前有宾客请你吃饭,后有手下官员跟从。早上到衙门一直到中午,傍晚一直做到酉时以后,这么长的时间里,没有喝过一杯酒,就是拿草木骗骗自己嘴巴。对着饭桌,时时皱起眉头,拿起筷子,却难以下咽。以前阴就将军拿麦饭与葱叶来招待井大春,井大春把饭菜推到一边,看也不看。奇怪的是你好像对草木之食情有独钟,难道你们家乡没有这样的草木!”
我听了之后,笑着说:“人生活在这世界上,就像手肘一样能伸直也能弯拢。什么叫贫困,什么叫富有?什么叫美艳,什么叫丑陋?有的人吃粗糠照样长得白白胖胖,有的人整天山珍海味却还是长得很瘦。何曾每天饭菜,花费万钱,虞杲子吃的,翻来覆去还是韭菜。这只是在梦里比较丰盛和贫寒,到头来还是一死。我以杞菊为食,春天吃它的苗,夏天吃它的叶子,秋天吃它的花和果实,冬天吃它的根,说不定我还能像子夏和南阳地方的人那样长寿呢!
注释
天随生:唐陆龟蒙(?一881)字鲁望。姑苏(今苏州)人。自号天随子。
自广:自宽。
胶西:即密州,治所在今山东省诸城。
刘廷式:通守,即通判。刘廷式,齐州人。未及第时,议娶其乡农家女。廷式及第,而其女以疾两目皆盲。女家不敢复言,或劝纳其幼女。廷式笑却之,竟娶盲女。东坡有《书刘廷式事》。
酉:十二时辰之一。酉时相当于现代的17点至19点。这里是说,下午很晚才散衙。
噎呕:喉塞作呕。
阴将军设麦饭,井丹推去不嗅:阴将军,阴就。《后汉书·列传七十三》:“井丹字大春,扶风郿人也。建武(东汉光武年号)末,沛主(刘)辅等五王居北宫,皆好宾客,更遣请丹,不能致。信阳侯阴就,光烈皇后弟也,以外戚贵盛,乃诡说五王,求钱千万,约能致丹。而别使人要(邀)劫之。丹不得已,既至,就故为设麦饭葱叶之食。丹推去之。曰:‘以君侯能供甘旨,故来相过,何其薄乎?’更置盛馔,乃食。”
听然:张口笑也。
糠覈而瓠肥:《史记·陈丞相(平)世家》:“平为人长(大)美色。人或谓平曰:‘贫何食而肥若是?’其嫂嫉平之不视家生产,曰:‘亦食糠覈(音核,粗屑也)耳’。”瓠肥:喻胖而壮。
粱肉而墨瘦:粱肉,指精美的餐食。墨瘦:[魏]明帝手诏与陈思王曹植曰:“王颜色瘦弱,何意耶?……今者食几许米?又啖肉多少?见王瘦,吾甚惊。宜当节水加餐。”(《太平御览》卷三七八)
何侯方丈:《晋书·何曾传》:“[晋]陈国阳夏人。晋武帝践祚,进爵为郎陵公,性奢豪。务在华侈。食日万钱,犹目无下箸处。”方丈,一丈见方。“食前方丈”,是说肴馔布满面前,丰盛已极。语见《墨子》、《孟子》。这里省去“食前”二字,以对下句“三九”。
庾郎三九:《南史·庾杲之传》:“杲之字景行,新野人也。解褐奉朝请,稍迁尚书驾部郎。清贫自业。食唯有韭薤、瀹韭、生韭杂菜。任防尝戏之曰:“谁谓庚郎贫?食鲑(吴人谓鱼菜总称,见《集韵》)尝有二十七种。”盖戏谐韭为九。三韭(九)为二十七种也。
丰:富。
约:贫。
糗:炒熟的米,麦。这里代指粮食。
西河、南阳之寿:西河,指卜商(字子夏)。孔子弟子,卫人。晚居西河,魏文侯师之。盖年百岁。见(清)梁玉绳《汉书·人寿考》卷三。南阳之寿:《风俗通》曰:“南阳郦县有甘谷,谷水甘美。云其山上大有菊。水从山上流下,得其滋液。谷中有三十馀家,不复穿井,悉饮此水。上寿百二三十;中百馀,下七八十者,名之大天。又盛弘之《荆州记》亦曰;郦县菊水。太尉胡广,久患风赢,恒汲引此水,后疾遂瘳,年近百岁。”
简析
《后杞菊赋》是一篇散文,此文记述真切,议论风生,颇有谐趣。文中阐述了一个人生活的贫富与生死的关系,用多处典故说明了不论丰约贫富,都不免一死、“同归于一朽”的道理。表达了作者心胸豁达、超然物外,以洒脱的态度对待困难;显示出其以苦为乐、不羁心于外物的高尚情志。
赏析
苏轼写这篇赋的目的是“自嘲”,就是自我嘲笑。或者嘲笑自己无能,没有让同僚和老百姓生活得好一些?或者嘲笑自己的生活状态,一州之长不像个一州之长?或者嘲笑自己说吃杞、菊可以延年益寿,其实不过是自我安慰?他似乎处在一种矛盾中,想摆脱而又记挂着密州百姓,不忍心摆脱。苏轼的晚辈诗人张耒读了这篇赋以后,写了一篇《菊赋》,说轼到密州后“曾是不饱”,但他“不愠(恼怒),赋以自笑”。这里的“笑”是完全以苦为乐的笑,已失去苏轼自嘲的“笑”的本意。苏轼确有以苦为乐之意。 [3]
因食物的不足,用杞、菊来补充,这是事实。但说以杞、菊为主要食物,带有文学的夸张。这种夸张,表现了内心的苦闷和抑郁,其焦点是对新法不满。如果说这种不满还比较含蓄,那么,说饭桌没有酒就显得直截了当了新法限制酒的生产量和供应量,从节约出发,立意是可取的,只是尺度把握失当,问题就接二连三地出现了。但不管怎样,苏轼对密州大地和在密州大地上生活着的老百姓却始终情意眷眷,二者分得很清楚。相比之下,后者更令人感动。
苏东坡在这篇短文中,提出了几个重要的观点很耐人寻味,一是“人生一世,如屈伸肘。”说的是人的一生几十年,就像人的手肘一伸一屈那么快,人生的短暂,没有必要去过分追求荣华富贵。二是何为贫富?何为美陋? “卒同归于一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管贫者、富者,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要走向死亡的,没有必要去过分追求富裕而贪腐。三是乐得“以杞为粮,以菊为糗。”
甘愿“春食苗,夏食叶,秋食花实而冬食根,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这就是说,他作为一个太守,为了和老百姓同甘共苦,也乐于用杞菊充饥,与民共渡灾荒,而决不搞贪腐。苏东坡在这里用了两个典故说明不论丰约贫富,都不免一死,“同归于一朽”的道理。
“西河”,指的是孔子的弟子子夏,也叫卜啇,活了一百岁。“南阳之寿”,典出《艺文类聚》卷八十一。南阳郦县有菊水,太尉胡广饮此水治好了多种疾病,近百岁才寿终。“西河、南阳之寿”讲的是长寿,用来说明以杞菊充饥,同样能够长命百岁!而没有必要去过分追求荣华富贵和财富的占有。
创作背景
苏轼于1074年(北宋熙宁七年)冬十一月至密州(山东省诸城),因灾情严重,生活困苦,采杞菊以食。胶西地瘠民贫,且连年歉收,盗贼又多,公务比在杭州时繁忙多了。非但如此,竟然堂堂太守,还落得三餐不继,每天到荒郊野地采杞菊果腹。到此地步,东坡实该大呼冤枉才对,谁知他吃饱野菜之馀,竟能扪腹而笑,无比的满足,满足之馀,写了此赋来自我解嘲一番。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苏轼的诗词
► 苏轼的名句
猜您喜欢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
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
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和严恽秀才落花
共惜流年留不得,且环流水醉流杯。
无情红艳年年盛,不恨凋零却恨开。
梅花吟
平淮策骑过东来,适遇梅花灼烁开。
相耐岁寒存苦节,故于冷境发枯荄。
登科后解嘲
读尽诗书五六担,老来方得一青衫。
佳人问我年多少,五十年前二十三。
咏史诗·汉宫
明妃远嫁泣西风,玉箸双垂出汉宫。
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
诉衷情·宝月山作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闲院宇,小帘帏。晚初归。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
石州慢·己酉秋吴兴舟中作
雨急云飞,惊散暮鸦,微弄凉月。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夜帆风驶,满湖烟水苍茫,菰蒲零乱秋声咽。梦断酒醒时,倚危樯清绝。
心折。长庚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两宫何处,塞垣祗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万里想龙沙,泣孤臣吴越。
赤壁怀古
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
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
觜距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
古来伐国须观衅,意突成功所未闻。
牡丹吟
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其间更有王。
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
怀古
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
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