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西河·和王潜斋韵

宋代曹豳

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谩哀痛,无及矣。无情莫问江水。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坠泪。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

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闾里。试问安危谁寄。定相将、有诏催公起。须信前书言犹未。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是谁将国事弄到今天这种不可收拾的地步?漫山遍野都是白骨,遮蔽了河川原野。对误国者的愤恨,何日能终结。如今是,万里江山一片荒凉,都无炊烟,只有明月空照着丛生的野草。

空自悲伤已无济于事了。别再向无情的江水询问答案。在西风劲吹夕阳西下的时刻,有多少人会在新亭悲伤落泪呢。是战是和犹豫不决,不知什么是上策,要扶持国家度过危难,只能看天意如何了。

在如今的那些荒野偏僻之地,难道没有贤才在家中高枕而卧,隐居不出?试问国家的安危又能寄托在谁身上?不久一定会有皇帝的诏书,催您出山为国效力,您相信我在过去书信中说过的话了吧!

注释

西河:词牌名。三段一百四字,前段六句四仄韵,中段七句四仄韵,后段五句五仄韵。

王潜斋:即王埜。

谩:通“漫”。徒然。

新亭:即劳劳亭,在今南京市南。《世说新语·言语》载,西晋末中原战乱频仍,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邀至新亭饮宴。一次,丞相王导宴客新亭,周递中坐而叹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此指忧国忧民的悲愤心情。

薮泽:水浅草茂的藻泽地,此指在野。

高卧:高枕而卧,指隐居。

闾里:乡里,泛指民间。

诏:朝廷下行文书,俗称圣旨。

公:指王埜。

起:出仕。

前书:以前的书信。

参考资料:

1、喻朝刚.分类新编两宋绝妙好词.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151-152

2、顾易生.淮南皓月冷千山 南宋后期词.合肥.黄山书社.2016.82-83

3、邹德金.名家注评《全宋词》.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597

4、王曙.宋词的故事.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4.255-257

简析

《西河·和王潜斋韵》的前段写南宋腐朽的统治阶级造成的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景象,中段鞭挞了南宋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昏庸误国,后段写爱国志士的遭馋被黜,和作者对友人王洞的希冀。这首词写得极具功力,与原词声气相应,珠联璧合,语意俱到,融理入情,章法迥然,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唱和之作。

赏析

写唱和之作,难度很大,因其既要步其原韵,严守原词的格律;又要在内容上与原词相呼应,束缚较多。但这首词,写得极具功力,与原词声气相应,珠联璧合,而且在内容上又较原词有发展,真是语意俱到,是一首不可多得的唱和之作。

词前段描绘了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凄凉景象。而这完全是南宋腐朽的统治阶级造成的。词以一句饱含极度愤慨的话语开篇:“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这里的“今日事”,深刻总结了从北宋覆灭直至词人创作此词的漫长岁月里,所经历的无数历史变故与深重的国仇家恨,涵盖了靖康之变的耻辱、绍兴和约的屈辱,以及朝廷内部奸臣当道的种种乱象。这首词的开头和王词开头“天下事,问天怎忍如此”相比,感情更加强烈。用语更直截了当。王词是在问天,显得委婉曲折;曹词则在问人,矛头直指昏君佞臣,词人强烈的爱国热情溢于言表。“漫漫白骨”四句写由于统治者忽视国事,任由外敌侵扰,导致国家陷入动荡,无数生命消逝,白骨累累,覆盖广袤的原野,万里河山寂静无声,月光清冷地照耀着荒芜的芦苇丛。“漫漫白骨蔽川原”这一典型细节,形象地概述了战乱死人之多,景象之惨。这句是从王粲《七哀诗》中所写的“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句变化而来的。“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进一步写战乱造成的惨象:万里关山,寂无人烟,冷月高悬,鸡犬星散,到处是死一般的沉寂。正像曹操《蒿里行》诗所写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种情景该引起人们多少的感慨。作者不需要明说,而让读者去回味,去联想,去领会。这样写既形象,又含蓄。

中段鞭挞了偷安半壁的南宋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昏庸误国。“谩哀痛,无及矣”这一句,既是对前文“恨何日已”情绪的深化,也与王词的“千古恨,吾老矣”相呼应。“天若有情天亦老”,江水是无情的,所以词人说不要问无情的江水,但实际上还是问了。一问“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堕泪?”通过这一问,揭露了统治者苟安江左,不思收复失地,现在连在新亭叹河山变色而一洒忧国忧民之泪的人都很难找到了。这两句语极沉郁,东晋士人南渡后,周顗等人尚因西晋灭亡,山河破碎而流泪,现在就是这样的人也很少了。二问“战和何者是良筹?”偷安半壁的南宋统治者,在临安这个销金窟中沉醉,误国误民,连如此重大的问题都无法决断,只能无奈地将一切归咎于“天意”,以“抚危但看天意”作为逃避责任的借口。既然当朝者不能决策,那就只有听天由命了。

后段写爱国志士的遭馋被黜,和作者对友人王埜的希冀。“只今寂寞数泽里”和王词“只今袖手野色里”相映照,写志士的遭馋被黜。“试问安危谁寄?定相将,有诏催公起。”这里作者直接动员王埜出山,干一番事业。王埜在词的结句中写“绝域张骞归来未?”对未来既存在希望,亦存有怀疑。曹豳则要王埜相信“绝域张骞”会归来的,这就是王埜的东山再起。从中看出曹豳是很赏识王埜的才能的。认为他有相将之才,相信他能成就一番事业。▲

参考资料:

1、贺新辉.全宋词鉴赏辞典.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1996.1217-1218

创作背景

南宋词人王埜,曾负责长江的防务。宋理宗宝祐二年(1254),王埜在枢密院主管过全国军事,可不久就被弹劾罢职,闲居家中。当他看到蒙古军多次南侵,南宋朝廷危在旦夕,而新任宰相贾似道不仅不能坚决抵抗,反而屈辱求和,王埜对此深为感叹,可自己又无能为力,遂将这一腔心事,写在《西河·天下事》中。与王埜同时词人曹豳,是王埜的好友,他在读了王埜写的《西河》之后,深为感动,遂用王词的原韵和作了这首《西河》。

参考资料:

1、王曙.宋词的故事.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4.255-257

曹豳

曹豳(bīn)(1170-1249)字西士,号东亩,一作东猷,温州瑞安(今属浙江 )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安吉州教授,调重庆府司法参军,改知建昌。绍定六年(1233 ),擢秘书丞 ,兼仓部郎官。端平元年(1234 ),除浙西提举常平,移浙东提点刑狱。嘉熙初,召为左司谏。与王万、郭磊卿、徐清叟俱负直声,时号“嘉熙四谏”。嘉熙三年(1239),知福州,以礼部侍郎召,为台臣所沮,遂守宝章阁待制致仕。淳祐九年卒,年八十,谥文恭 。刘克庄为撰神道碑(《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四),《宋史》附《曹叔远传》。《全宋词》辑其词二首。 ► 曹豳的诗词 ► 曹豳的名句

猜您喜欢
追忆征西幕中旧事四首·其二
宋代陆游

小猎南山雪未消,绣旗斜卷玉骢骄。

不如意事常千万,空想先锋宿渭桥。

金陵后观棋绝句六首·选一

寂寞枯枰响泬寥,秦淮秋老咽寒潮。

白头灯影凉宵里,一局残棋见六朝。

塞上
唐代高适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

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

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

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

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山南行
宋代陆游

我行山南已三日,如绳大道东西出。

平川沃野望不尽,麦陇青青桑郁郁。

地近函秦气俗豪,秋千蹴鞠分朋曹。

苜蓿连云马蹄健,杨柳夹道车声高。

古来历历兴亡处,举目山川尚如故。

将军坛上冷云低,丞相祠前春日暮。

国家四纪失中原,师出江淮未易吞。

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

倦寻芳慢·露晞向晚
宋代王雱

露晞向晚,帘幕风轻,小院闲昼。翠径莺来,惊下乱红铺绣。倚危栏,登高榭,海棠着雨胭脂透。算韶华,又因循过了,清明时候。

倦游燕,风光满目,好景良辰,谁共携手?恨被榆钱,买断两眉长斗。忆得高阳人散后,落花流水还依旧。这情怀,对东风、尽成消瘦。

秋日田园杂兴

杞菊垂珠滴露红,两蛩相应语莎丛。虫丝罥尽黄葵叶,寂历高花侧晚风。

朱门巧夕沸欢声,田舍黄昏静掩扃。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徼福渡河星。

橘蠹如蚕入化机,枝间垂茧似蓑衣;忽然蜕作多花蝶,翅粉才乾便学飞。

静看檐蛛结网低,无端妨碍小虫飞。蜻蜒倒挂蜂儿窘,催唤山童为解围。

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牋诉天公休掠剩,半赏私债半输官。

秋来只怕雨垂垂,甲子无云万事宜。获稻毕工随晒谷,直须晴到入仓时。

中秋全景属潜夫,棹入空明看太湖。身外水天银一色,城中有此月明无。

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

租船满载候开仓,粒粒如珠白似霜。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核饱儿郎。

菽粟瓶罂贮满家,天教将醉作生涯。不知新滴堪篘未?细捣枨虀买鱠鱼,

细捣枨虀卖脍鱼,西风吹上四腮鲈。雪松酥腻千丝缕,除却松江到处无。

新霜彻晓报秋深,染尽青林作缬林。惟有橘园风景异,碧丛丛里万黄金。

江上
宋代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龟山
宋代苏轼

我生飘荡去何求,再过龟山岁五周。

身行万里半天下,僧卧一庵初白头。

地隔中原劳北望,潮连沧海欲东游。

元嘉旧事无人记,故垒摧颓今在不。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上,却笑人间举子忙。(青云上 一作:青云去)

钗头凤·世情薄
宋代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装欢 通:妆)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