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ù旧jiāng将jūn军--lǐ李shāng商yǐn隐
yún云tái台gāo高yì议zhèng正fēn纷fēn纷,,shuí谁dìng定dāng当shí时dàng荡kòu寇xūn勋。。
rì日mù暮bà灞líng陵yuán原shàng上liè猎,,lǐ李jiāng将jūn军shì是gù故jiāng将jūn军。。
译文
朝廷权贵对云台评功画像正议论纷纷,却无人评定李广当年扫荡匈奴的功勋。
退居蓝田南山的李广,日暮时分在灞陵原上骑马射猎,当年的李将军却成了无人理睬的“故将军”了。
注释
旧将军:指西汉将军李广,旧者,指其退役而言。
云台:即汉代宫中的高台,故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白马寺附近的洛阳故城遗址中。汉明帝永明三年(485),在云台画汉光武刘秀时功臣二十八人像于云台。
高议:指朝廷权贵的评议。
荡寇勋:扫荡匈奴的功勋。
灞陵原上猎:指李广屡立奇功却未封侯,退居蓝田南山,以射猎消遗。
灞陵:汉文帝陵墓所在地,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郊。
故将军:《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大破匈奴,功高不赏,家居数岁。他曾隐居于蓝田南山,以射猎作为消遣。有一次,他只带名随从,夜间与人在田间饮酒。回来时经过灞陵亭,正逢亭尉酒醉,对李广大声呵斥。李广的随从说:“故(旧)李将军。”亭尉说:“今将军尚不得夜行,何乃故也!”强令李广宿于灞陵亭下。此处以汉代飞将军李广之无辜受斥,隐指李德裕等会昌功臣有功不得封赏、反遭贬窜的不幸遭遇。“故”一作“旧”。
参考资料:
1、朱枝富编.咏史怀古: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第99-100页
这首诗使用了两个典故,一是东汉明帝时绘功臣图像于南宫云台,二是西汉武帝时李将军夜行,显非一时之事。诗人有意牵合东汉、西汉史事,必非咏史,而系托古讽时,是借汉代名将李广功高不赏、反遭斥责之事,隐指唐宣宗大中年间打击武宗会昌有功旧臣的作法。
“云台高议正纷纷,谁定当时荡寇勋”,上句借东汉明帝在云台画光武帝时中兴功臣像的史事虚拟汉武帝在朝堂评功行赏的情况。“云台”比喻评功者高高在上;“高议”是讽刺性反语,意指廷议时诸公夸夸其谈,高论迭出,却无补于国事;“正纷纷”,状“高议”争功的情景。下句则以诘问的口吻责问朝堂争功的权贵,那些真正为国家出过汗,流过血,立过功的人,却被弃置不用,不仅有功不赏,而且轻罪重罚,被遭贬绌;也表明那些高高在上的评功者徇私舞弊,借评功为名,把些惯于逢迎的庸才评上去,而那些具有真正才能,建立奇功的人由于正道直行,却沾不上边,真是不公平。
“日暮灞陵原上猎,李将军是故将军”,这两句揭露封建统治者对有功将领的废弃。正是由于最高统治者在论功行赏时有意排斥李广,李广则退居南山,投闲置散。这两句巧用李广暮猎夜饮,带醉归来,横遭小小灞陵尉侮辱呵斥的一节小事,具体而细微地展示了昔日虎威赫赫的名将,如今“虎落平川遭犬欺”的那种令人同情的落魄情态。
全诗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融合在一起,深刻地揭示讽刺对象的本质,寓意深刻,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
参考资料:
1、朱枝富编.咏史怀古: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第99-100页
2、杨春俏,吉新宏注析.中晚唐抒情诗选:南海出版公司,2005.04:第238页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七月,唐王朝为表彰国初至贞元年间的一批功臣,续绘三十七人图像于凌烟阁。然而,在会昌年间抗击回鹘侵扰、平定泽潞叛镇的有功臣子如李德裕等,不但没有受到褒奖,反而连遭贬斥。同年九月,李德裕再贬崖州司户参军;石雄求任节度使之职以终老,因未获准怅恨而死。对统治阶级的寡恩和会昌有功之臣遭遇的不幸,李商隐深有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代鸣不平。
参考资料:
1、宋绪连 初旭编.三李诗鉴赏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92年05月:第986页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李商隐的诗词 ► 李商隐的名句
毛颖者,中山人也。其先明眎,佐禹治东方土,养万物有功,因封於卯地,死为十二神。尝曰:“吾子孙神明之后,不可与物同,当吐而生。”已而果然。明眎八世孙䨲,世传当殷时居中山,得神仙之术,能匿光使物,窃姮娥、骑蟾蜍入月,其后代遂隐不仕云。居东郭者曰㕙,狡而善走,与韩卢争能,卢不及。卢怒,与宋鹊谋而杀之,醢其家。
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楚。召左右庶长与军尉,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之获,不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趺居,独取其髦,简牍是资。天下其同书,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氏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於章台宫,聚其族而加束缚焉。秦皇帝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亲宠任事。
颖为人强记而便敏,自结绳之代以及秦事,无不纂录。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又通於当代之务,官府簿书、巿井贷钱注记,惟上所使。自秦皇帝及太子扶苏、胡亥、丞相斯、中车府令高,下及国人,无不爱重。又善随人意,正直、邪曲、巧拙,一随其人;虽见废弃,终默不泄。惟不喜武士,然见请,亦时往。累拜中书令,与上益狎,上尝呼为“中书君”。上亲决事,以衡石自程,虽宫人不得立左右,独颖与执烛者常侍,上休方罢。颖与绛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后因进见,上将有任使,拂拭之,因免冠谢。上见其发秃,又所摹画不能称上意。上嘻笑曰:“中书君老而秃,不任吾用。吾尝谓中书君,君今不中书邪?”对曰:“臣所谓尽心者。”因不复召,归封邑,终於管城。其子孙甚多,散处中国、夷狄,皆冒管城,惟居中山者,能继父祖业。
太史公曰:毛氏有两族。其一姬姓,文王之子,封於毛,所谓鲁、卫、毛、聃者也。战国时,有毛公、毛遂。独中山之族,不知其本所出,子孙最为蕃昌。《春秋》之成,见绝於孔子,而非其罪。及蒙将军拔中山之豪,始皇封诸管城,世遂有名,而姬姓之毛无闻。颖始以俘见,卒见任使。秦之灭诸侯,颖与有功,赏不酬劳,以老见疏,秦真少恩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