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海
「明代」
康海(1475--1540)中国明代文学家。字德涵,号对山、沜东渔父,陕西武功人。弘治十五年(1502年)状元,任翰林院修撰。武宗时宦官刘瑾败,因名列瑾党而免官。以诗文名列“前七子”之一。所著有诗文集《对山集》、杂剧《中山狼》、散曲集《沜东乐府》等。 ►康海的诗词(192条) ►康海的名句(4条)
救李梦阳
陕西状元康海,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才气横溢而又狂放不羁。当时,朝中另一著名文学家李梦阳,亦以才气著称。两人明争暗比,互不服气。
到了正德年间,武宗朱厚照是个荒淫昏庸的主子。大宦官刘瑾由于能千方百计满足他的淫乐嬉戏要求而倍受宠信,一时间权倾朝野,炙手可热。刘瑾也是陕西人,与康海有同乡之谊,因而总想将康招致门下作为装点,但没有成功。刘瑾多次登门拜访,指望康海会来回拜,可是康海老是瞅他不在家时去答礼。两人关系只在不即不离的状态中。
刘瑾祸国殃民的行为引起了朝中正直官僚的普遍不满,纷纷上书进行弹幼。无奈朱厚照沉湎于享乐,不仅不追究刘瑾,反而将上书的人一个个加以处罚。李梦阳因为替户部尚书韩文出过主意并代他写过弹幼刘瑾的凑章,也被勒令致仕。第二年又被刘瑾借故逮捕人狱,危在旦夕。许多想救李梦阳的人都无计可施。在这紧急关头,李梦阳的一位姓左的亲戚冒险入狱探视。他劝李梦阳说:
“您眼见没有活路了,目前唯有康先生可以救您一命。”
“我与康先生一向争高比低,关系不好,现在有了危险便去求他,难道不是问心有愧么?"
“您这争的是匹夫之气!危急关头必须灵活些下”
经再三劝导,左某又掏出一张纸片来,一定要李梦阳亲笔写儿个字求康海,李梦阳勉强提起笔,写了:“对山救我!唯对山能救我!”十个字,别的什么也不提。“对山”是康海的别号。左某拿着纸片去见康海。康海说:“这种事目前看来,也只有我能办。我岂能计较别的,而不为良友伸出救援之手!”
第二天,朋友们得知康海要救李梦阳,都来商议援救的办法。康海说:“刘瑾虽然横行霸道,胡作非为,但生性好名,只能利用这一点以诡诈之言去打动他,用正经的大道理是行不通的。”人们都认为这个办法可行,而且只有口惹悬河的康海才能做得到。
第三天,康海登门求见刘瑾。刘瑾听说,立即倒展相迎,焚香鸣炮请上座。康海也不客气,大大方方地坐下。
“难得有什么好风,把先生吹到舍下来了!“’刘瑾兴奋地说着,马上又张罗设宴相待。
“先别忙!我有话要说”,康海说:“如果您听我的,我就留下喝酒;要不然,我一会就要告辞。”
“先生有话请讲。”刘瑾生怕他走了。
“当年高力士最受唐玄宗的宠信,他尚且肯为李白脱靴,这一点您能做得到吗?”康海单刀直人地问道。
“现在就让我为先生脱靴就是了!”刘瑾连忙站起来说。
“不!”康海示意让他坐下,又说:“当今李梦阳之才高出李白数倍,至于我康某,比起他来更是万不及一了。李梦阳下了死囚牢,而您不能加以解救,难道还能为李白脱靴?”说罢,站起身来,扑打着衣服,准备告辞。刘瑾一把将他按在椅子上,说:
“这虽是朝廷的事,但今天先生既然这么说,我一定要设法翰旋。”
康海这才宽衣解带,上席痛饮,直到次日天明才告辞回去。
李梦阳果然被释放了。但康海从此脱不开与刘瑾的关系。正德五年(1510 )刘瑾垮台,康海也被划人“刘党”而削职为民。然而,他从不跟人辩白他接近刘瑾的原因。
以上根据《镇原康氏家谱》(2006年3月,康希善主编)所编。
作品成就
《中山狼》
康海的出名,主要因为他写过一部杂剧《中山狼》。《中山狼》杂剧是根据明人马中锡的寓言体小说《中山狼传》改编而成,四折,写东郭先生冒险救子中山狼,使它逃过了赵简子的猎杀。中山狼脱险后,恩将仇报,反欲吃掉东郭先生。东郭先生大恐,幸遇杖藜老人,将狼骗进书囊杀死。作品流露了对当政的统治集团人物的不满。第四折中杖藜老人说:“那世上负恩的好不多也!那负君的受了朝廷大俸大禄,不干得一些儿事,使着他的奸邪贪佞,误国殃民,把铁桶般的江山败坏不可收拾。”词锋显然是有所指的。旧传此剧为影射李梦阳负恩而作,明沈德符《顾曲杂言》说:“填词出才人余技,本游戏笔墨间耳,然亦有寓意讥讪者。如……康对山之《中山狼》,则指李崆峒。”此剧关目曲致,曲文自然朴质。剧中狼、老牛、老杏开腔说话,情态逼真,带有童话色彩。前人称此剧“独摅澹宕,一洗绮靡,直掩金、元之长,而减郑、关之价矣。韵绝!快绝!”(沈泰《盛明杂剧》评语)誉之虽过,但此剧在明前期剧坛上确实是一部有思想内涵和艺术性的作品。王九思和康海在文学创作上是主张复古的,这也反映到其杂剧作品上,即基本延续元杂剧一角主唱的惯例,在曲词上也追摹元曲的风味。但剧作在内容上的新意和单折短剧的体式,也表现出明代杂剧的一些新变化。
《对山集》
康海的集子叫做《对山集》,共十卷。集中有许多记游的诗章,但是没有一首明确提到在扬州的经历。有一首《植树》诗云:“此日春气和,万木俱含秀。况我山林居,园列颇成就。”稍稍让人联想到扬州康山草堂。还有一首《怀金可卿》诗云:“珍味安能通俗口,广陵之散谁可传。”这是他唯一提到“广陵”的地方。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最大的根雕作品,叫做“流云槎”,据说是康海在扬州的遗物。“流云槎”用天然榆树根制成,形似紫云,可作卧榻,原藏于扬州康山。入清后先归江春,阮元购得后转赠麟庆,麟庆将它携回北京半亩园,其后人捐赠给故宫博物院。
散曲
康海的散曲,今存套数30余首、小令200余首,曲作的主要内容一是抒发其愤世嫉俗的情怀,如“真个是不精不细丑行藏,怪不得没头没脑受灾殃。从今后花底朝朝醉,人间事事忘。刚方,溪落了膺和滂;荒唐,周全了籍与康”(《雁儿落带过得胜令》)。表现了他自认为无辜遭殃的满腹牢骚,并夹杂着几分玩世不恭的幽默。二是倾吐其徜徉山水的闲情逸致,如《叨叨令》、《秋兴次渼陂韵》就着重表现了作者对“有时节望青山看绿水乘嘉树,有时节伴渔樵歌窈窕盟鸥鹭”生活的欣喜之情。他的散曲一般都写得豪放爽健。但有时过多的生造和堆砌词藻,是其缺点。
与前七子
其一
公元1502 年明孝宗皇帝弘治十五年,陕官授翰林院修撰,西武功人康海中了文科状元,官幸时年二十七岁,“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观尽长安花。”
其二
满腹经论,才高八斗的康海,十年寒窗苦读,终于一朝状元及第,步入仕途。论其才,前途应一片光明。然而,饱读子经诗书的康海却读不透社会这部沉甸甸的厚书,洞不明世事,一言一行遭人忌恨而不自觉;一举一动被人暗算而不自防。看不透人情,明明是敌人却视为朋友。明明是陷阱眼睁睁的往里跳。为人的“不精不细”终于惹来了祸端。武宗正德年间,专权的宦官刘瑾被来自云南首辅杨一清联合太监张永参倒处死,康海涉嫌刘瑾同党受株连,被削职为民。康海蒙冤时,知情且已出狱的李梦阳为自保竟袖手旁观。官场的险恶,人情的冷暖,对康海极大刺激,为此他终生不仕。“从今后花底朝朝醉,人间事事忘。”便是他罢官后酌饮时的愤世嫉俗之作。
其三
古城扬州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康海寓居扬州期间,作杂剧((中山狼》鞭苔他的忘恩负义之人李梦阳。100 多年前江西籍文人吴篙来扬州,拜访康海旧居,作((康海草堂歌》,内有“君不见康对山,歌且舞,救友污名心独舍。乌纱一掷能千古,英雄才子亦黄土,碌碌状元何足数!”写得何其好!文革中批判“四人邦”时,常用“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明代有李梦阳,当代有“四人帮”,世间很多珍稀动物都灭种了,“中山狼”偏偏难以绝种。
其四
康山草堂的名声很大,许多文人雅士慕名造访。来头最大的,乃是乾隆。乾隆临幸康山草堂;嘉庆二年,钱泳偕友来游康山,作半日清谈;阮元于道光年间,买过此院。此时的康山,己渐趋荒凉,大半草堂,己成荒丘。如今康山草堂早己不复存,那堆黄土也己无迹可寻,但其原来所处的大致方位还是有的:由徐凝门街南端向东进再到东首,便是大约的位子。康山草堂没有了,康山的名字还在扬州人的心中流传。
漫步康山街的石板路,我隐约感到自己站在了高高的康山。俯视郡城,我看见公馆,高楼宅第;通衙夹道之上,负贩担肩,车马喧嚣,种种琐细之事,无不清晰地见。更有铮铮琵琶,楼台丝竹,时而浅吟低唱,时而慷慨激昂,仿佛流风余韵,至今还在缭绕。蓦地,眼前一片金黄闪耀,原来扬州旧时的那轮明月,还来照我,霎时人间一片迷离的清辉,洒满了我的衣裳。
其五
康海状元赴京会试前“一梦”据爷爷康荣华老年之后,给我讲过的故事,那就是康海状元赴京会试的前一夜,梦见一壁土墙之下,有十三个小猪患在墙脚之下拱土,突然土墙坍塌,将十三个小猪压在墙下,康海也被这情景惊吓而醒,出了一身汗。直到天亮再未人睡。早上急忙告诉母亲,说他夜有不祥之梦,提出不想赴考。他母亲听了儿子的叙说之后,挺高兴的,说好梦、好梦。“一壁压倒十三省,我儿康海状元郎。”那时的中国只有十三个省,经他母亲这样解说康海高高兴兴的赴京考试了,结果中了状元。
其六
兵部侍郎杨廷仪(杨廷和之弟,杨慎之叔)自家乡赴京,路过武功县,前来拜访。康海很高兴,便留下饮酒。两人都很愉快。饮至中途,康状元自己站起来,一边唱着自制的新词,一边亲自弹琵琶助兴,气氛十分热烈。杨侍郎酒酣耳热,乘兴对康海说:“家兄在内阁(当时杨廷和为首席大学士), 很想念您,您为什么不写封信去通个消息?只要您去封信作点表示,我再到翰林院帮您疏通一下,您一定能重新回京做官。”
康海不等他说完,立即火冒三丈,抡起琵琶就朝他打过去。杨廷仪大惊失色,急忙站起来,踉踉跄跄往外就跑。琵琶在胡床上摔得粉碎,康海仍不解气,一边追赶,一边骂道:“混帐东西,我康某人难道象王维那样,假装乐工,借弹琵琶讨官做么?你这西蜀小子,太小看人了!我再也不想见到你!”
康海摔琵琶一举,既充分显露了他嫉恶如仇,且容易冲动的个性;也表明了他不肯再与朱明王朝合作的坚决态度。
以上根据《镇原康氏家谱》(2006年3月,康希善主编)所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