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廖仲恺〔 近现代 〕

廖仲恺,1877-1925。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恺,广东归善(今惠阳县)人,近代民主革命家,国民党左派领导人。有《双清词草》。

郦承铨〔 近现代 〕

郦承铨(1904—1967年),字衡叔、衡三、号愿堂、别署无愿居士。江苏南京人,书斋号写春。著名诗人、学者、书画家。近代江苏文化代表人物王伯沆弟子。曾为暨南大学、厦门大学、金陵大学、浙江大学、台湾大学等校教授。1950年任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一生从事古代文学艺术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说文解字叙讲疏》、《郦承铨书画选集》。

姚彝伯〔 近现代 〕

姚彝伯(1894-1969),一作夷白,名公良,号伯子,别署恬翁、一禅、一禅居士,江苏兴化人,辛亥革命的精神先驱--"南社"成员,工诗文辞,诗人,中医学家。

杨味云〔 近现代 〕

杨味云(1868-1948),名寿楠,字味云,以字行。号苓泉居士,无锡人。光绪举人,官至民国财政部次长。后退出政坛,创办实业。有《云在山房类稿》。

受庆龙〔 近现代 〕

受庆龙(1882-1952),字云亭,静宁威戎镇受家峡人,清末秀才。幼时家境清贫,后游学于平凉柳湖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庆龙当选为静宁县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应甘肃省人民政府的邀请,以特邀代表身份列席甘肃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大会。1951年出席了甘肃省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1952年2月,卒于家,享年71岁。庆龙一生喜爱作诗,手稿在“文革”中被焚烧殆尽,仅存与友人同游新疆博克达山写的《博达游记》一册(1901年由新疆官书局出版)。

杜芷芗〔 近现代 〕

杜芷芗,(1872-1960)字次扬,号逸叟,无锡江阴人,乡间秀才,后教书乡里。

吕景蕙〔 近现代 〕

吕景蕙(1873前后—1924前后),女,字若苏,号璇友,江苏阳湖人(今属常州)。十五岁时已擅长诗、文、词。二十四岁适同里赵苕卿为室。里居时曾于女校教读并设帐授徒。后随兄嫂旅居海上,赁庑设塾,远近称之。

蔡燮垣〔 近现代 〕

蔡燮垣,字焕伯,广东南海人。

曹凤笙〔 近现代 〕

曹凤笙,字伯镛,江苏高邮人。

释慧深〔 近现代 〕

释慧深俗名苏茂和,1940年出生,安徽六安人。自幼素食,虔诚童修,于1982年到九华山出家,拜上仁下德大和尚为师。1982年至1983年在南京栖霞山佛学培训班进修,回山后先后任九华山佛教协会办公室主任,拜经台,慧居寺住持,1989年至今任旃檀林住持。现任九华山佛教协会会长,高淳县佛教协会会长,池州市人大常委,池州市政协常委,灵岩禅寺住持等职。

章有湘〔 近现代 〕

明末清初著名女诗人,字玉筐,字令仪,号竹(一作橘)隐,华亭(今上海市)人,出身书香世家,父亲章简中举后授福建罗源知县,后其父抗清殉难。

万以增〔 近现代 〕

万以增,字继长,一字纪常,江苏青浦(今上海)人。
梁寒操

梁寒操〔 近现代 〕

梁寒操(1898—1975),广东省高要县人,中华民国时期政治家。早年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投身政界,1927年起历任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书记长、铁道部参事司长、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团部常务干事。梁寒操在抗战期间先后担任蒋介石桂林行营政治部主任、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副部长、国防最高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国民党三民主义理论委员会主任委员。1947年当选国大代表及立法委员。1949年赴台湾,1975年病逝。

裘庆元〔 近现代 〕

裘庆元(1879~1948年),字吉生,浙江省绍兴人,近代著名医家,享年75岁。1923年迁居杭州,成立三三医社,出《三三医报》。裘吉生是我国中医近代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

邱汝滨〔 近现代 〕

邱汝滨,1898年生,别名宗华,潮州府城人。位窘于宦途末阶,身囿于南粤一隅;然著述未间,有诗集《瞩云楼吟草》、《适己集》、《一叶集》、《归里集》、《村居集》及笔记总汇《蕉窗随笔》等。1998年汝滨百年诞辰时,潮州诗社为其集成《瞩云楼诗存》6种。抗战期间曾为揭阳电报局长,记录榕江逸事颇多。

张树筠〔 近现代 〕

张树筠(1867—1933在世),字莲塘,号相臣,青县张家营村(今属沧县)人。业医,有声,历充北洋总统府医官。著有《蘡奥轩主人咏怀引玉集》不分卷。以下唱酬之作亦见此书。

基生兰〔 近现代 〕

基生兰(1870--1944)字香斋,号半隐山人,西宁人。人物简介 青年时代的基生兰“名场战不利”,两次应童子试俱未考中,后以资格选为西宁县拔贡。1909年(清宣统元年)在各省设立咨议局,基生兰为甘肃省咨议局议员。1913年应西宁道尹车玉衡的聘请,任教育科长。第二年车玉衡离任,基生兰便辞了职。之后,他应聘在西宁湟中书院、五峰书院任教。1923年后,任西宁劝学所所长,他“为育英才常劝学,每乘佳兴即吟诗”。在为地方教育事业奔波的同时,与黎丹、李焕章、朱耀南等常互相唱和,活跃了西宁诗坛。

廖光〔 近现代 〕

廖光(1862—1901),字蜀樵,四川资中县人。少聪颖,得张之洞赏识,入湖广幕府,以军功保直隶知州,旋擢知府。后丁母忧,死于家。著有《蜀樵诗钞》。

陈方恪〔 近现代 〕

陈方恪(1891—1966)字彦通,斋号屯云阁、浩翠楼、鸾陂草堂。江西义宁(今修水)人,陈三立第四子,陈寅恪弟,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人又称其为“陈家老七”、“彦老七”。光绪十七年(1891)11月15日出生于祖父陈宝箴武昌湖北布政使衙署内。受家学影响,从小习诗词文章,传承散原老人文脉。师从陈锐、周大烈、王伯沆等名士,又得梁鼎芬、沈曾植、樊增祥、朱古微、郑文焯、陈衍、郑孝胥等诗词名家点拨,诗名在其兄陈衡恪、陈隆恪、陈寅恪之上。陈方恪大半生风流倜傥,名士气派十足,他被著名作家章品镇称为“金陵最后一个贵族”。
熊式辉

熊式辉〔 近现代 〕

熊式辉(1893—1974),字天翼,谱名西广,别署雪松主人。出生江西省安义县万埠镇鸭嘴垅村。熊式辉仪表堂堂,高高大大,一张国字形脸上五官端端正正,清光绪十九年生,幼习军事,先毕业于江西陆军小学、中学、清河陆军军官预备学校,1913年入陆军第一预备学校,旋升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1921年被保送入日本陆军大学学习,1924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是国民政府政学系的要角。
蔡谔

蔡谔〔 近现代 〕

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 ,汉族,湖南邵阳人,近代伟大的爱国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民主革命家,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蔡锷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另一件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其遗著被编为《蔡松坡先生遗集》。蔡锷在一生中,注意辨别政治风云,顺应历史潮流,投身革命运动;在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方面都作出了较突出的贡献。

查枢〔 近现代 〕

查枢卿(1897年-1951年4月26日),又名查树勋,浙江海宁袁花镇人,毕业于震旦大学。金庸之父。1937年,日寇侵入江南,他的家乡袁花惨遭轰炸,查枢卿夫妇带着全家逃难,徐禄得急症病亡。徐禄病亡满3年后,查枢卿续弦再娶,小他17岁的顾秀英便做了他的新妻子。1951年1月后,因为邻村一个残匪揭发查枢卿窝藏枪支,他被列入“杀”的名单。1951年4月26日,查枢卿被枪毙。1981年,浙江海宁县委、县政府与嘉兴市委统战部、市侨办联合组织调查组,对查枢卿的案件进行复查,发现是件冤案,遂给予平反昭雪。

李仲林〔 近现代 〕

民国二年生,字芳泽,洛社师范毕业。曾任澄翰、三官、东济等校教员、校长及县教育局督学等职。著有《晚晴诗集》。

刘凤梧〔 近现代 〕

刘凤梧(1894—1974),名国桐,一字威禽,号蕉窗老人,又署司空遁叟,安徽岳西古坊乡人。20世纪30年代初毕业于安徽大学文学院,曾从桐城胡渊如、潘季野、长沙陈慎登诸先生学诗,从蜀中李大防(范之)、周岸登(癸叔)二词学教授学词。任安徽省教育厅视导及安庆各中学教师多年。1949年秋退归故里,改业行医。1957年,受聘为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文革”后期病逝。有《蕉雨轩诗钞》,《病蛩吟草》、《劫火集》、《绿波词稿》,共诗词四千余首,由幼子梦芙保存。

曾国才〔 近现代 〕

曾国才(1848—1918),字华臣,四川简阳县人。尊经书院肄业,主讲简阳凤鸣、凤翔两书院。有《橘园诗抄》六卷。

姚秋园〔 近现代 〕

姚秋园(1871~1952),名梓芳,字君悫,光绪三十二年京师师范学堂(即今北京大学)第一届毕业生,授以举人衔,任法部主事。民国历任汕头厘金局长、上海全国烟酒处督办等职。古文师桐城派,为林琴南弟子,林评其文“叙事明达,赞论雅有雄浑之气”。著有《觉庵丛稿》《秋园文钞》等。

缪祉保〔 近现代 〕

字子祁,号紫耆。江阴大学者缪荃孙幼女,适同邑著名词人夏孙桐长子纬森。生于清光绪丁酉年,卒于民国廿二年。自幼与诸兄同授诗书。工诗,族人目为不栉进士'。遗诗甚多,辑有《听雨楼诗稿》。毁于战火。

薛正〔 近现代 〕

薛正,女,(1901.3-1995.5),无锡礼社中街人。青年时期就读于上海启明女中等,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教育系,获学士学位,同年到上海中西女中任教导主任,37年任校长。41年留美。49年先后应聘上海第三女子中学副校长、校长。1984年任名誉校长。

高选锋〔 近现代 〕

高选锋,字稚英,号拔庵,安溪县新康里大坪乡(今大坪乡大坪村)人,清咸丰六年(1856)出生于台北二张犁。光绪十二年(1886)考取台北府学第二名秀才。二十八年(1902),选锋参加福建乡试,中式第二十三名举人。二十九年晋京会试落弟,仍回厦门办学授徒。民国初年,选锋被选为福建省议员,省欲委任他为安溪县知事,选锋坚辞不就。惟乐育英才,讲课授徒,及举办地方公益事业。抗日战争爆发后,选锋迁回大坪老家。民国33年(1944),选锋在大坪病逝。

乔树楠〔 近现代 〕

乔树楠(1849~1917)字茂轩,又字损庵,华阳人。早负文誉,与仁寿毛瀓(叔云)并称“蜀两生”。同治拔贡分发刑部,精研刑律,折狱明允。历任主事、郎中,擢御史,迁学部左丞。戊戌变法,刘光第罹难,乔不避罪谴,趋临哭敛,时论高之。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