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坐且莫喧,愿听歌一言。
请说铜炉器,崔嵬象南山。
上枝以松柏,下根据铜盘。
雕文各异类,离娄自相聨。
谁能为此器,公输与鲁班。
朱火然其中,青烟飏其间。
从风入君怀,四坐莫不欢。
香风难久居,空令蕙草残。
译文
四周座位上的嘉宾暂且不要喧哗,请听我唱一曲说说我的心里话。
请让我说说铜香炉,它高大的样子像南山。
表面雕镂的花纹向上伸展,好似松柏的枝叶,花纹下部如同松柏的根一般盘踞在香炉之下的铜盘。
雕刻的花纹有不同的种类,但都交错分明地连在一起。
是谁竟能造出这样的神器?那一定是公输和鲁班。
红色的火焰在其中燃起,青烟便从香炉中飘散。
香烟随风飘进各人怀中,四周座位上的嘉宾无不赞叹。
可惜香风难以久留,白白让蕙草被摧残。
注释
四坐:即四座。
一言:一番话。
铜炉器:铜制的香炉。
崔嵬(wéi)象南山:谓香炉上部烟气蒸腾,仿佛云雾中的巍巍终南山。崔嵬,高耸的样子。象,同“像”。南山,即终南山,在今陕西西安。
据:依仗。
雕文:雕刻的花纹。
离娄:雕镂的花纹交错分明的样子。
公输与鲁班:春秋时期鲁国有巧匠名公输班,“公输”与“鲁班”实指一人,用在这里极力夸赞香炉的工巧。
朱火然其中:红色的火在香炉中燃烧。朱火,红色的火焰。然,同“燃”。
飏(yáng):因风扬起。
从风:随风。
欢:一作“叹”。
蕙草:香草名。
参考资料:
1、刘玉伟 黄硕 评注.古诗十九首·玉台新咏[M].北京.中华书局.2016.37-38
2、乔 力.先秦两汉诗精华[M].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1996.833
这诗借歌咏香炉寄托讽谕。先写香炉的精致,次写香烟的悦人,最后以香风不久、香草空残比喻世俗的人竭尽精力追求浮名,博得一时的称羡,到头是空虚的,不值得的。
良辰佳宴,高朋满座。此时此刻诗人却要一扫众人之兴,“四坐且莫喧,愿听歌一言。”轻言慢语,信手一指眼前物,由“铜炉器”大加着墨说开来。香炉“崔嵬”,巍峨令人联想到南山;如松似柏的上端和稳坐大铜盘的底部的描写,为显其高大又添更浓一笔。更重要的是它的精美令人叹服。镌刻其上的图案繁华似锦不相同,镂雕的花纹巧妙衔接,可谓匠心经营,奇妙无比,盖世佳作。同时也能看到作者极力夸张香炉完美绝伦,完全是欲张先驰,意在逗出下句“谁能为此器,公输与鲁班。”春秋时期鲁国有巧匠名公输班。这里有反复之意,强调告诉众人唯有鲁班能为之。说香炉出自最有名的巧匠之手,未必是真,只是以此更上一层衬托出它的无与伦比,继前面实写外观之后,作者又虚着一笔,为的是轻轻点出它的非同寻常。对香炉的高大、精美雕饰,以及出自名匠之手的层层描写,使读者宛如觉得之在眼前,但是这些毕竟又是为后面的叙述蓄势——勾勒香烟产生的环境。
接着,诗人笔触一转,从静态的香炉转向动态的香烟。“朱火然其中,青烟扬其间。从风入君怀,四坐莫不欢。”火光熊熊,青烟袅袅,香风四溢,令人陶醉。这里的“入”字,不仅描绘了香氛的扩散,更寓意着世俗之人对名利的追逐与沉迷。然而,诗人却在此处发出警示:“香风难久居,空令蕙草残。”香氛虽美,却难以持久;人们追求的名利,亦如这香风一般,终将随风飘散,留下的只是空虚与遗憾。
这首诗以景写情,通过描绘香炉与香烟的美景,引发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人运用层层渲染、衬垫的手法,将主题逐渐推向高潮。末尾两句虽简短,却意味深长,既点明了主题,又留给人无尽的思考空间。在描写过程中,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等艺术手法,使得诗歌既平实又富有深意。
《四坐且莫喧》是汉代一首咏物诗,作者不详。载于《玉台新咏》。此诗致力于描摹香炉的形状、表面雕镂的花纹乃至其中香料的燃烧形态,最后宕开一笔,言香炉之香虽好,却难久聚,终不如蕙草之香天然浑成,感叹人生,抒发愤世嫉俗之情。全诗采用迂回曲折、托物言志的手法,寄托诗人重质朴而厌雕琢的审美态度,颇得汉大赋以铺陈为手段、以讽劝为旨归的精髓。
这是一首出自汉末的咏物诗。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家余冠英认为,此诗属于所谓劝世诗,意在讽谕世人,追求浮名,虽得称誉,而为时不久,徒耗精力。诗作者有此感触,当与其社会经历有关。
参考资料:
1、乔 力.先秦两汉诗精华[M].桂林.广西师大出版社.1996.833
2、赵红菊.略论咏物诗在汉代的发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