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茅屋萧萧淅水滨,岂知身属洛阳尘。

出处

全诗

茅屋萧萧淅水滨,岂知身属洛阳尘。

一家风雪何年尽,二顷田园入梦频。

高树有巢鸠笑拙,空墙无穴鼠嫌贫。

西南遥望肠堪断,自古虚名只误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简陋的茅屋在淅水之滨萧萧而立,哪里知道自身还陷在洛阳的尘世之中。

一家人的风雪困境不知哪年才能结束,两顷田园在梦中频频出现。

高大的树上有鸟巢,斑鸠嘲笑我愚拙,空空的墙壁没有鼠洞,老鼠都嫌弃贫穷。

向西南遥望,悲伤欲断肠,自古以来虚名只会耽误人。

注释

别业:别墅。

洛阳尘:指尘世的纷扰。

参考资料:

1、由国学猫用户 . 沐川 . 提供:https://www.guoxuemao.com/shici/442993.html

简析

《怀秋林别业》是一首饱含愁绪的七言律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感慨。首联通过茅屋的景象和自身处境的对比,表现出对尘世的无奈。颔联写家庭的艰难和对田园梦的渴望。颈联以鸠笑拙和鼠嫌贫进一步烘托生活的困窘。尾联西南遥望,感慨虚名误人,抒发内心的悲愤。全诗情感深沉,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思考。

艺术特色

情景交融:诗中通过描写茅屋、风雪、田园等自然景象,与诗人的身世、情感相结合,如 “茅屋萧萧淅水滨”“一家风雪何年尽”,营造出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使情与景相互交融,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对比手法:颈联中 “高树有巢鸠笑拙,空墙无穴鼠嫌贫”,将鸠鸟的有巢与诗人的无家可归、老鼠的嫌贫与诗人的贫困进行对比,鲜明地展现了诗人的悲惨境遇,突出了主题,同时也形成了一种强烈的艺术反差,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抒情直白:尾联 “西南遥望肠堪断,自古虚名只误人” 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痛和对虚名的批判,情感真挚强烈,毫不掩饰,使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冲击,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对自己身世的悲叹、对贫困生活的无奈以及对虚名的厌恶和批判。诗人通过对自己生活场景和内心感受的描写,反映了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以及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对安宁生活的渴望和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元好问生活在金元交替之际,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他本人也经历了诸多的磨难和挫折,曾多次流亡他乡,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流亡期间,对自己身世和生活的感慨之作,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元好问的诗词 ► 元好问的名句

猜您喜欢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