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游倦千里,劳生负百年。
未能槎上汉,讵肯剑游燕。
白云照春海,青山横曙天。
江涛让双璧,渭水掷三钱。
坐惜风光晚,长歌独块然。
译文
我疲惫地在千里之外四处游历,一生忙碌却辜负了大好年华。
既然没能像乘槎之人那样直达天河,又怎肯如冯谖般弹剑悲歌谋求他人赏识。
洁白的云朵映照在春日的海上,青葱的山峦横亘在破晓的天边。
我愿如江涛般舍弃双璧,也像在渭水垂钓的严子陵那样轻视钱财。
徒然惋惜这大好风光渐渐流逝,我独自放声高歌,内心一片孤独。
注释
薄游:为薄禄而宦游,也指漫游、随意游览。
劳生:辛苦劳累的生活。
槎上汉:传说有人乘槎(木筏)直达天河。槎,木筏;汉,天河。
讵(jù)肯:岂肯。
剑游燕:战国时冯谖为孟尝君门客,因不受重用,弹剑而歌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等,希望得到重视。这里用此典故表示不愿为求赏识而奔走。
让双璧:春秋时,吴季札出使路过徐国,徐君喜欢季札的宝剑,季札决定归来时相赠。但等季札回来,徐君已死,季札就把宝剑挂在徐君墓前树上离去,被赞为义举。这里表示不看重财物。
掷三钱:东汉严子陵在渭水垂钓,有人问他 “钓得鱼否”,他答 “钓得三钱”,表现出对钱财的轻视。
块然:孤独的样子。
参考资料:
1、由国学猫用户 . 飞雪 . 提供:https://www.guoxuemao.com/shici/426872.html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以及超脱世俗的情怀。首联直抒胸臆,表达出对四处奔波却虚度年华的厌倦。颔联连用典故,表明自己既不想追求虚幻的仙境,也不愿为求富贵而屈身迎合他人,展现出一种清高自守的态度。颈联笔锋一转,描绘出一幅开阔壮美的自然景象,白云、春海、青山、曙天,营造出宁静悠远的氛围,与前文的人生感慨形成鲜明对比,以美景暗示诗人内心对宁静自然的向往。尾联回到现实,诗人感慨时光流逝,只能独自高歌,体现出在现实中的孤独与无奈,但同时又因坚守自我而有一种遗世独立的意味。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典故运用巧妙,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高尚的志趣展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