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

出处

出自唐代《陆氏集验方》‌的〔才行罕全

原文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苟有所长,必有所短。若录长补短,则天下无不用之人;责短舍长,则天下无不弃之士。加以情有憎爱,趣有异同,假使圣如伊、周,贤如墨、杨,求诸物议,孰免讥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人的才能和德行,从古代到现在就很少(有人)全部具备,你有自己的长处必定也有短处。如果任用长处然后补充缺点,那么天下没有不能被录用的人;只指责短处就舍弃长处,那么天下就没有可以录用的人了。再加上感情有爱恨之分,志趣有所不同,如果圣明的像伊尹、周公,贤德像墨翟、杨朱,求他们众人的论评,谁能避免被讥笑?

注释

行:品行

罕全:难全。

录:任用

责:指摘过失。

趣:志向

圣如伊、周:圣明如伊尹、周公。

墨、杨:墨翟和杨朱。

物议:众人的议论。

简析

这篇短文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为核心,辩证指出人才的长短并存是普遍规律。文章强调用人之道应如“录长补短”,以包容眼光放大优点、弱化缺点,使各尽其才;若“责短舍长”则会陷入苛责偏见,造成人才浪费。又以伊尹、周公等圣贤亦难免遭非议为例,揭示人性中主观喜恶对客观评价的干扰,呼吁以理性态度对待人才,避免因私心偏见遮蔽其价值。全篇逻辑严密,立足现实,彰显古代用人智慧。

猜您喜欢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