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隋王鼓吹曲·登山曲

天明开秀崿,澜光媚碧堤。

风荡飘莺乱,云行芳树低。

暮春春服美,游驾凌丹梯。

升峤既小鲁,登峦且怅齐。

王孙尚游衍,蕙草正萋萋。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气清明,长满花草的山崖也展现出来,一泓清水,波光粼粼,水边长堤含青滴翠。

飞莺被风荡得飘乱起来,天上的行云,被春树的芬芳所吸引,低低地贴近着春树飘过。

暮春时节换上华美的轻装,沿着山路向高处攀登。

登上高山,纵目远眺,想到千年前的孔子登上东山,眼底的鲁国变得很渺小了。

蕙草生长得正茂盛,贵族子弟正好来此隐居恣意游赏。

注释

崿:山崖。

峤:尖而高的山。

王孙:贵族子弟。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简析

《隋王鼓吹曲·登山曲》是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先写山光水色,点明天气晴朗,景色生动鲜明;接着赋予无生命的“风”、“云”以生命和感情,增添了生命力,春景如画,人在画中;而后由写景转叙游,说正是游人脱去寒衣、换上轻装、登临游赏的大好时节;接下由叙游转抒情,诗人发思古之幽情,产生人生短暂之感;最后化用淮南小山《招隐士》语意,说不悦于官,羡慕归隐之意已溢于言表。全诗语言雅致,意境高远,旨在记游,把景色写得旖旎多姿、把行程写得如历其境、把情感写得渺邈超然,见出诗人高妙的笔法。

赏析

这是作者在荆州奉随王萧子隆之命写的《乐府·鼓吹曲》十首中的第九首。写登山游览,流连忘归之意。

诗首句点题写“崿”。“崿”,即题中所登之山。“天明”一词含义双重,既是指这一天的天亮早晨,也指这天天色晴朗。“天明”二字虽不见着力,但却是全文要领。倘无晴朗天气,不但下文全景皆晦,而且更无登山游览可言。

但有山色而无水光,景色虽佳,总感欠缺。故下句紧接着写水。以“澜光”喻水,以“碧”形容水边的堤岸,中间着一“媚”字,把“澜光”、“碧堤”的生机活活画出,让读者仿佛看到一泓清水,波光粼粼,水边长堤含青滴翠,景色十分生动、鲜明而优美。游人乐此将陶然忘归了。这二句写静景,下面二句写动景更奇。

“风荡飘莺乱,云行芳树低。”后句按文意应是“云行低芳树”。“荡”、“低”二字,赋予无生命的“风”“云”以生命和感情。使你觉得,这风很顽皮,他似乎在故意提弄飞莺,使莺不能自主飞翔,而被风“荡”得“飘”“乱”起来。而天上的行云,也被春树的芬芳所吸引,在低就贴近着春树而飘过。

前四句写景,字少意多,景象广阔。天气晴朗,山色青秀,春水涟漪,长堤献碧,黄莺因风弄羽,芳树招惹行云。春景如画,人在画中。

接着两句“暮春春服美,游驾凌丹梯”,由写景转叙游,“暮春”一语总括前四句写景,并提示下文。阴历三月为暮春,这时,春寒将尽,夏暑未临,山野叶茂草长,万物生机勃勃,正是游人脱去寒衣,换上轻装,登临游赏的大好时节。诗人穿上美丽的衣服,沿着山路向高处攀登,“丹梯”指山路。“升峤”四句由叙游转抒情。诗人“凌丹梯”登上高山,纵目远眺,确是气势辽阔,景象万千。眼底所见,自非山下景物可比,遂因景起兴,发思古之幽情:近千年前的春秋时期,孔子登上东山,眼底的鲁国变得很渺小了,再登上泰山时,觉得整个天下都变得渺小了。在孔子之前,齐国景公游牛山,看到山北面自已的齐国时,流着眼泪说:人生短暂,光阴就这样流逝了。其实,诗人并非只是思古,而是借古抒情:孔子是旷古唯一的贤圣,他登上高山,能把天下国家看得微不足道;景公是大国的君主,他登上高山也会产生人生短暂之感,言外之音是:我辈为什么还要竞奔于功名利禄之途,而不珍惜这短暂的人生和大好时光呢?

末二句,化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语意作结。“王孙”泛指贵族子孙,这里指隐士。“萋萋”,茂盛。《招隐士》极言深山老林环境险恶,招募隐士出山做官。谢脁在此反用其意,是说:山景风光如此美好,士子正好来此隐居恣意游赏。末两句,不悦于官,羡慕归隐之意已溢于言表。

诗旨主在记游。写景,景色旖旎;记游,如历其境;思古,幽情渺邈;抒志,情趣超然。语言雅致,意境高远。

谢朓

谢朓(464~499年),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时著名的山水诗人,出身世家大族。谢朓与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初任竟陵王萧子良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后官宣城太守,终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下狱死。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余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 谢朓的诗词 ► 谢朓的名句

猜您喜欢
长平箭头歌
唐代李贺

漆灰骨末丹水沙,凄凄古血生铜花。

白翎金竿雨中尽,直余三脊残狼牙。

我寻平原乘两马,驿东石田蒿坞下。

风长日短星萧萧,黑旗云湿悬空夜。

左魂右魄啼肌瘦,酪瓶倒尽将羊炙。

虫栖雁病芦笋红,回风送客吹阴火。

访古丸澜收断镞,折锋赤璺曾刲肉。

南陌东城马上儿,劝我将金换簝竹。

南浦·夜寻琵琶亭
清代左辅

浔阳江上,恰三更、霜月共潮生。断岸高低向我,渔火一星星。何处离声刮起?拨琵琶、千载剩空亭。是江湖倦客,飘零商妇,于此荡精灵。

且自移船相近,绕回阑、百折觅愁魂。我是无家张俭,万里走江城。一例苍茫吊古,向荻花枫叶又伤心。只琵琶响断,鱼龙寂寞不曾醒。

菩萨蛮令·金陵怀古

龙蟠虎踞金陵郡,古来六代豪华盛。 缥凤不来游,台空江自流。

下临全楚地,包举中原势。 可惜草连天,晴郊狐兔眠。

感遇诗三十八首·其十一

吾爱鬼谷子,青溪无垢氛。

囊括经世道,遗身在白云。

七雄方龙斗,天下久无君。

浮荣不足贵,遵养晦时文。

舒可弥宇宙,卷之不盈分。

岂徒山木寿,空与麋鹿群。

蟾宫曲·京口怀古·镇江
元代卢挚

道南宅岂识楼桑,何许英雄,惊倒孙郎。汉鼎才分,流延晋宋,弹指萧梁。昭代车书四方,北溟鱼浮海吞江。临眺苍茫,醉倚歌鬟,吟断寒窗。

古意赠今人

寒乡无异服,毡褐代文练。

日月望君归,年年不解綖。

荆扬春早和,幽冀犹霜霰。

北寒妾已知,南心君不见。

谁为道辛苦?寄情双飞燕。

形迫杼煎丝,颜落风催电。

容华一朝尽,惟馀心不变。

华山畿·君既为侬死

华山畿,华山畿,君既为侬死,独生为谁施?

欢若见怜时,棺木为侬开。

游赤石进帆海

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水宿淹晨暮,阴霞屡兴没。

周览倦瀛壖,况乃陵穷发。

川后时安流,天吴静不发。

扬帆采石华,挂席拾海月。

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

仲连轻齐组,子牟眷魏阙。

矜名道不足,适己物可忽。

请附任公言,终然谢天伐。

悼亡诗

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今春兰蕙草,来春复吐芳。

悲哉人道异,一谢永销亡。

帘屏既毁撤,帷席更施张。

游尘掩虚座,孤帐覆空床。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幽州马客吟歌辞

快马常苦瘦,剿儿常苦贫。

黄禾起羸马,有钱始作人。

荧荧帐中烛,烛灭不久停。

盛时不作乐,春花不重生。

南山自言高,只与北山齐。

女儿自言好,故入郎君怀。

郎著紫袴褶,女著彩裌裙。

男女共燕游,黄花生后园。

黄花郁金色,绿蛇衔珠丹。

辞谢床上女,还我十指环。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