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南浦·夜寻琵琶亭

清代左辅

浔阳江上,恰三更、霜月共潮生。断岸高低向我,渔火一星星。何处离声刮起?拨琵琶、千载剩空亭。是江湖倦客,飘零商妇,于此荡精灵。

且自移船相近,绕回阑、百折觅愁魂。我是无家张俭,万里走江城。一例苍茫吊古,向荻花枫叶又伤心。只琵琶响断,鱼龙寂寞不曾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浔阳江面,三更时分,霜天月色与江潮共生。岸边高高低低的峭壁迎面而来,渔船上零星灯火明灭闪烁。何处的琵琶声响起?拔动琵琶,千年过去只剩下空亭。是贬谪江州的白居易,弹奏琵琶的商人妇的灵魂,还在这里飘荡。

移舟靠近琵琶亭,绕着回廊,千百次去寻找那缕愁魂。我就像是东汉的张俭,漂泊无依,来到万里之外的江城。来到琵琶亭吊古,对着枫叶荻花,与当年白居易一样伤心。只听得琵琶声歇,江中鱼龙都沉寂未醒。

注释

南浦:词牌名。南浦原指南面的水边,后常用来称指送别之地。《教坊记》有《南浦子》之曲名,宋人借旧曲之名,另倚新声成此调。

琵琶亭:在江西九江市西大江滨。唐白居易送客湓浦口,夜闻邻舟琵琶声,作《琵琶行》,后人因以名亭。

浔阳江:九江市古名浔阳耶,江名浔阳江。

三更: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日凌晨一时。

霜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断岸:江边的峭壁。

渔火一星星:指远处渔船上星星点点的灯火若明若暗。

离声:指琵琶声。

空亭:指白居易当年听商妇弹琵琶而垂泪之处。

江湖倦客:指白居易。白居易被贬谪为江州司马,听琵琶铮铮然有京都声,故同生天涯飘零之感。

飘零商妇:指为白居易等人弹奏琵琶的商人妇。白居易《琵琶行》序云:“(妇)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荡精灵:飘荡着江湖倦客与飘零商妇的灵魂。

移船相近:语出白居易《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见。”

百折:言其绕亭次效之多,非实数。

无家张俭:张俭,字元节,东汉人。《后汉书・张俭传》载:“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为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等)并怀怨恚,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江城:指九江城。

荻花枫叶:状秋景之萧瑟。当出自杜甫《秋兴八首》其二: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及白居易《琵琶行》 “枫叶荻花秋瑟瑟”。

琵琶响断:指终曲。

鱼龙寂寞:杜甫《秋兴八首》:“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因秋日鱼龙蛰伏,故云寂寞。一说“鱼龙寂寞”指一切归于孤寂,再无鱼龙变化之事。

参考资料:

1、邓乔彬选注,豪放词三百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08,第372页

2、北京师联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古典诗歌基本解读 古诗观止 19 清诗词观止 中,人民武警出版社,2002.10,第204-205页

3、刘文忠,刘元煌选注,六代豪华春去也 咏史词品珍,东方出版社,1995.08,第208页

赏析

琵琶亭坐落于江西九江西郊的江岸之畔,因白居易《琵琶行》诗境而建。宋代刘攽在《中山诗话》中记载:“江州琵琶亭,前临江左,枕湓浦,地尤胜绝。”此处“胜绝”二字代表着诗意,何况这里先天具有着诗意的积淀,前来的人们能从重温白诗中产生自己的人生感受。此篇正是这诸多因素的结晶。

上片写夜寻。起句“浔阳江上”,是点明地点,更是为了同《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的起句呼应,建立诗意与词意的联系。次句点明时间背景,“三更霜月共潮生”一句,灵感源自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海上明月共潮生”,虽时空各异,但江潮翻涌、水月交融的壮丽景象,却给人以相似的视觉震撼。泛舟江上,遥望两岸地势起伏、渔火点点,两句中巧妙融入“向我”二字,使原本静态的景物瞬间充满动感,生动再现了舟行波涛间,视觉随船身起伏而变化的真实体验。霜夜三更,万籁俱寂,唯闻江声潺潺。然而,词人却捕捉到了“离声刮起”的微妙声响。依据《琵琶行》中“醉不成欢惨将别”、“忽闻水上琵琶声”的意境,不难推断“离声”即指“水上琵琶声”。千载之后,江面再闻此声,虽知或是江风、潮声引发的幻觉,词人却仍固执地坚守这份错觉,将其视为白居易(“江湖倦客”)与琵琶女(“飘零商妇”)灵魂的再现。这一细节,深刻揭示了词人对琵琶亭的向往已久,以及夜寻过程中的虔诚与急切心境。同时,“空亭”二字的出现,也预示着目的地已越来越近。

下片写登亭。“且自移船相近”,又有意用上了《琵琶行》“移船相近邀相见”的字面。泊舟入亭,绕栏徘徊,词人意绪愈难平静。“觅愁魂”三字,既与上片的“荡精灵”遥相呼应,又通过“觅”字将“夜寻琵琶亭”的主题进一步深化。原来,琵琶亭并非词人寻觅的最终归宿,他真正追求的,是与千载之前诗人与商妇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换言之,赏景游胜在此行中退居次席,怀古思人方为词人心之所向。当词人的心灵与古人产生深刻契合,抚今追昔,自然会联想到自身的境遇。他将自己比作东汉的清流名士张俭,张俭因刚正不阿而在朝中难以立足,被迫长期流亡天涯。尽管作者身为湖南巡抚,在政治上并未遭遇张俭那般的失意与困厄,但“万里走江城”的漂泊之感,远离故土的孤寂,仍让他悲从中来,难以自抑。实际上,“无家张俭”这一自喻,正是《琵琶行》中“天涯沦落人”的另一种表达。在琵琶亭这一特定的文化空间里,更容易产生自我认同之感。所叹同是“枫叶荻花秋瑟瑟”的时节,当年浔阳江头的琵琶声却成了绝响,“鱼龙寂寞秋江冷”(杜甫《秋兴八首》其四),只徒然留给后人一种凭吊式的伤感。结末的四句,充满前不见昔贤、后不见知音的怅惘,为“夜寻”画上了个沉重的句号。

参考资料:

1、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编,元明清词三百首鉴赏辞典 文通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04,第409-410页

简析

《南浦·夜寻琵琶亭》是清代词人左辅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词人夜寻琵琶亭,舟行江上之所见所感;下片写词人上岸登亭,抒发吊古之情和身世之感。全词在今古间穿梭,寄托身世飘零、知音难觅的深沉怅惘。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当与词人的《浪淘沙·水软橹声柔》为同时溯江入赣、鄂抵川之作。词人时任南陵知县,因催租不力免官。舟至九江,念及白居易被诬贬谪与己遭遇相似,乃夜访琵琶亭而谱此词,以写心曲。

参考资料:

1、周笃文编著,豪放词典评,辽宁教育出版社,2009.02,第166页

左辅

左辅(1751—1833)字仲甫,一字蘅友,号杏庄,江苏阳湖人。乾隆进士。以知县官安徽,治行素著,能得民心。嘉庆间,官至湖南巡抚。辅工诗词古文,著有《念菀斋诗、词、古文、书牍》五种,传于世。 ► 左辅的诗词 ► 左辅的名句

猜您喜欢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三
唐代杜甫

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

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

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

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

夜笛词

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

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半花。

齐天乐·白酒自酌有感

芙蓉心上三更露,茸香漱泉玉井。自洗银舟,徐开素酌,月落空杯无影。庭阴未暝。度一曲新蝉,韵秋堪听。瘦骨侵冰,怕惊纹簟夜深冷。

当时湖上载酒,翠云开处,共雪面波镜。万感琼浆,千茎鬓雪,烟锁蓝桥花径。留连暮景。但偷觅孤欢,强宽秋兴。醉倚修篁,晚风吹半醒。

近代吴歌·前溪

黄茑结蒙茏,生在洛溪边。

花落逐流去,何见逐流还。

闺月
唐代韦庄

明月照前除,烟华蕙兰湿。

清风行处来,白露寒蝉急。

美人情易伤,暗上红楼立。

欲言无处言,但向姮娥泣。

夏日杂诗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吟剑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

擒尽妖邪归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

东南西北效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效皇极 一作:敦皇极)

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统乐如何!

河传·春浅

春浅,红怨,掩双环。微雨花间,昼闲。无言暗将红泪弹。阑珊,香销轻梦还。

斜倚画屏思往事,皆不是,空作相思字。记当时垂柳丝,花枝,满庭蝴蝶儿。

金缕曲·闷欲呼天说
清代吴藻

闷欲呼天说。问苍苍、生人在世,忍偏磨灭?从古难消豪士气,也只书空咄咄。正自检、断肠诗阅。看到伤心翻天笑,笑公然、愁是吾家物!都并入、笔端结。

英雄儿女原无别。叹千秋、收场一例,泪皆成血。待把柔情轻放下,不唱柳边风月;且整顿、铜琶铁拨。读罢《离骚》还酌酒,向大江东去歌残阕。声早遏,碧云裂。

木兰花·拟古决绝词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一作:泪雨零 / 夜雨霖)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