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洞仙歌·佳景留心惯

宋代柳永

佳景留心惯。况少年彼此,风情非浅。有笙歌巷陌,绮罗庭院。倾城巧笑如花面。恣雅态、明眸回美盼。同心绾。算国艳仙材,翻恨相逢晚。

缱绻。洞房悄悄,绣被重重,夜永欢馀,共有海约山盟,记得翠云偷翦。和鸣彩凤于飞燕。间柳径花阴携手遍。情眷恋。向其间、密约轻怜事何限。忍聚散。况已结、深深愿。愿人间天上,暮云朝雨长相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习惯了留心风流韵事。何况彼此都是青春年少,风情更是浓厚。街巷里笙歌燕舞,庭院里佳人绮罗。笑起来倾国倾城,脸庞犹如花朵。尽情展现优雅的形态,回眸一笑百媚生。同心结已绾。就算是郎才女貌,反恨相见太晚。

情意绵绵。洞房里静悄悄的,绣被一层层,夜还很长,欢乐还很多,共同山盟海誓,记得剪下头发相赠。像凤凰和鸣般感情和谐,像燕子一样比翼齐飞。携手逛遍花丛中树荫下。情意眷恋。在这期间,秘密约会无限宠爱,没什么限制。怎么能忍受离散。何况已经结下了深深的心愿。愿我们天上人间,朝朝暮暮,一直在一起。

注释

佳景:风流韵事。

同心绾:同心结已绾。

国艳:最艳丽的花,多指牡丹。

仙材:出众的资质。

翠云偷翦:偷偷剪下头发。

和鸣彩凤:像凤凰和鸣般感情和谐。

于飞燕:像燕子一样比翼齐飞。于,助词,无实际意义。

间:间或,时而。

聚散:离散。

简析

此词先写词人与爱人少年时深情厚意,共同在笙歌巷陌、绮罗庭院中享受欢乐,彼此倾城的笑颜与含情脉脉的眼神,交织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表达了两人情感的深厚与纯真;接着进一步写两人洞房花烛夜的温馨甜蜜和共同相处的美好回忆;最后表达了对这份情感的珍视,体现出对永恒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全词情感真挚,意境纯美,摹画出一幅深情缱绻、美好浪漫的爱情画卷。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 柳永的诗词 ► 柳永的名句

猜您喜欢
酒泉子·月落星沉
唐代韦庄

月落星沉,楼上美人春睡。绿云欹,金枕腻,画屏深。

子规啼破相思梦,曙色东方才动。柳烟轻,花露重,思难任。

感梅忆王立之

王子已仙去,梅花空自新。

江山余此物,海岱失斯人。

宾客他乡老,园林几度春。

城南载酒地,生死一沾巾。

长相思·画鼓喧街
宋代柳永

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清都绛阙夜景,风传银箭,露叆金茎。巷陌纵横。过平康款辔,缓听歌声。凤烛荧荧。那人家、未掩香屏。

向罗绮丛中,认得依稀旧日,雅态轻盈。娇波艳冶,巧笑依然,有意相迎。墙头马上,漫迟留、难写深诚。又岂知、名宦拘检,年来减尽风情。

殿前欢·离思

月笼沙,十年心事付琵琶。相思懒看帷屏画,人在天涯。春残豆蔻花,情寄鸳鸯帕,香冷荼蘼架。旧游台榭,晓梦窗纱。

转调二郎神·闷来无那

闷来无那,暗数尽、残更不寐。念楚馆香车,吴溪兰棹,多少愁云恨水。阵阵回风吹雪霰,更旅雁、一声沙际。想静拥孤衾,频挑寒灺,数行珠泪。

凝睇。傍人笑我,终朝如醉。便锦织回鸾,素传双鲤,难写衷肠密意。绿鬓点霜,玉肌消雪,两处十分憔悴。争忍见、旧时娟娟素月,照人千里。

忆旧游·记愁横浅黛

记愁横浅黛,泪洗红铅,门掩秋宵。坠叶惊离思,听寒螿夜泣,乱雨潇潇。凤钗半脱云鬓,窗影烛光摇。渐暗竹敲凉,疏萤照晚,两地魂消。

迢迢,问音信,道径底花阴,时认鸣镳。也拟临朱户,叹因郎憔悴,羞见郎招。旧巢更有新燕,杨柳拂河桥。但满目京尘,东风竟日吹露桃。

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宋代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代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渡 一作:度。桥 一作:娇)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桃溪不作从容住,秋藕绝来无续处。当时相候赤阑桥,今日独寻黄叶路。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

南乡子·舟中记梦

欹枕艣声边,贪听咿哑聒醉眠。梦里笙歌花底去;依然,翠袖盈盈在眼前。  

别后两眉尖,欲说还休梦已阑。只记埋怨前夜月,相看,不管人愁独自圆。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