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滕王阁记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愈少時則聞江南多臨觀之美,而滕王閣獨為第一,有瑰偉絕特之稱;及得三王所為序、賦、記等,壯其文辭,益欲往一觀而讀之,以忘吾憂;系官于朝,願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陽,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過南昌而觀所謂滕王閣者。其冬,以天子進大号,加恩區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為屬邑,私喜幸自語,以為當得躬詣大府,受約束于下執事,及其無事且還,傥得一至其處,竊寄目償所願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書舍人太原王公為禦史中丞,觀察江南西道;洪、江、饒、虔、吉、信、撫、袁悉屬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願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罷行之。大者驿聞,小者立變,春生秋殺,陽開陰閉。令修于庭戶數日之間,而人自得于湖山千裡之外。吾雖欲出意見,論利害,聽命于幕下,而吾州乃無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館人?則滕王閣又無因而至焉矣!
其歲九月,人吏浃和,公與監軍使燕于此閣,文武賓士皆與在席。酒半,合辭言曰:“此屋不修,且壞。前公為從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為文,實書在壁;今三十年而公來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來燕于此,公烏得無情哉?”公應曰:“諾。”于是棟楹梁桷闆檻之腐黑撓折者,蓋瓦級磚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鮮者,治之則已;無侈前人,無廢後觀。
工既訖功,公以衆飲,而以書命愈曰:“子其為我記之!”愈既以未得造觀為歎,竊喜載名其上,詞列三王之次,有榮耀焉;乃不辭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樂,雖老矣,如獲從公遊,尚能為公賦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韓愈記。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小时候就听说誉满江南的临观美景很多,而滕王阁独独排在第一位,有瑰丽、奇伟、绝妙、独特的称赞。等到看了三王所作的序、赋、记等,觉得文章写得很是壮美,更加想要去观赏细读,以便忘却自己的烦恼。在朝中做官,没有能如愿。元和十四年,因为上书发表意见,被贬官到潮州,贪图走便道更快些,走了海路,未能途经南昌去观赏滕王阁。这个冬天,因为天子进大号,施恩于潮州区内,让我移职到了袁州,袁州对南昌来说是隶属都邑,我窃自欣喜庆幸,自认为应能够亲自进见太府,受其下执事的约束,在没有公事回去后,如能到滕王阁那儿去,该能一饱眼福,了却心愿了。到袁州后的七月里,诏命让中书舍人太原的王公做御史中丞,前来视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八州都属于治理范围。八州的人,这以前不便于做以及愿意去做却没有做成的事,在王公到达那天,全都停止进行。大的事情通过使者告知,小的事情立刻就改变了。过了一些时日,百姓有美好的品德,然而您在很远的地方游山玩水。我虽然想提出意见,讨论其中利害,在幕下听候命令,可是我们州却没有一件事可以用来作借口出行的,又怎么能舍掉自己要做的事来劳顿馆人?这样,又没有理由可以去滕王阁了。
这一年九月,百姓、官吏关系和谐,王公和监军在滕王阁设宴,文官、武将、宾客、士人都就座了。酒饮到一半,都说: “这房子再不修理,就要坏掉了。以前王公您在这地方做事,正好整修翻新过,您所写的文章,还写在壁上,现在三十年后,您到这儿来任父母官,恰逢周年整月,您又来这儿设宴,您怎么会没有感情呢?”王公答应道:“好吧。”于是,主粱、柱子、屋梁、椽子、门板、门槛有腐朽、发黑、弯曲折断了的,盖瓦、级砖有破了缺了的,红白浸染不鲜明了的,都加以修整治理。不比前人奢侈,但也没有荒废作为后代可观赏的美景。
工程已结束。王公和大家一起喝酒相庆,并写信嘱吒我说: “你一定替我记下这件事!”我虽然因没能到现场观赏而感叹,但还是很高兴能在这件事上留名。文章排在三王之后,是一种荣耀啊!于是并不推辞,而是接受了王公的重托。那江山的美景,登高望远的快乐,即使我老了,如果能够和王公一起游览,还可以为王公作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注释
滕王阁:旧址在江西新建县(今属南昌市)西章江门上,西临大江。
临观:登临、观赏。
三王所为序、赋、记:指王勃、王仲舒、王绪曾为滕王阁分别做序、赋、记。
系官于朝:指在朝廷中任职。
愿莫之遂:即莫遂愿,未能实现这个愿望。
以言事斥守揭阳:元和十四(819年)年五月,唐宪宗自凤翔迎佛骨至京师,王公士庶奔走膜拜。韩愈上《论佛骨表》,竭力劝阻此事,由此触怒宪宗,贬潮州刺史。揭阳:地名,属广东潮州。
便道取疾:走近便的道路以求快速到达。
天子进大号:皇帝更封年号。
加恩区内:指在天下施行恩赐。区内:疆土境域之内。
移刺袁州:迁官做袁州刺史。袁州:故治在江西宜春境内。
属邑:附属的州县。
躬诣大府:亲自到大的郡府去。大府:指南昌,为江南西道观察使治所。
下执事:指南昌府的属吏。
其处:指滕王阁。
寄目:观察。
中书舍人:中书省属官。掌诏诰,侍从制敕,宣旨劳问,授纳诉讼、文表等。
太原王公:即王仲舒。
御史中丞:御史台副官。掌纠察百官。按御史中丞为王仲舒兼官。
观察江南西道:即为江南西道观察使。
洪、江、饶、虔、吉、信、抚、袁:均为州名。洪:洪州,治今南昌;江:江州,治今九江;饶:饶州,治今饶阳;虔:虔州,治今赣州;吉:吉州,治今吉安;信:信州,治今上饶;抚:抚州,沿今抚州;袁:袁州,治今宜春。以上八州皆在今江西地。
驿闻:指在驿所听察。
馆人:管理馆舍,接应宾客的人。
浃和:融洽、和谐。
监军使:朝廷派往各使所监察军事的官。一般由宦者担任。
邦伯:州牧。
期月:整年。
楹:门框。
桷:屋椽。
漫漶:模糊不可辨别。
造观:前去观赏。
元和十五年:即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 。
参考资料:
1、倪文杰主编·全唐文精华 (1-6卷):大连出版社,1999.04 第1版
2、《唐宋八大家全集》编委会主编;思履等主编·唐宋八大家经典集 两卷版 上:江苏美术出版社,2014.03
赏析
《新修滕王阁记》篇名似是写景,但与一般写景文字迥然不同。作者在此正是以对滕王阁的赞美开始行文: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后面的“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是指初唐王勃作《滕王阁序》,另有王绪关于此阁作过赋,今中丞王公为从事日作修阁记、滕王阁如此壮观,又有这些“壮其文辞”的序赋记等,作者自然“盖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却自己的忧愁。下面笔势一转,却是“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并未能如愿前去观赏。至此这一部分文字可看作全篇的序,即先讲明了对滕王阁极欲往观而未能如愿。
下文开始叙述作者几次想去滕王阁而没能去成的经历始末。一是在元和十四年(819年),作者因“言事” 被贬斥潮州,前往任所时,原来可途径南昌去观阁,因取便道走的是海路,所以没去成。这年冬,移职于袁州,袁州为南昌的属邑,因此作者“私喜幸自语”,窃自期望能一至其处得偿所愿。当不久后御史中丞王公前来查看江南西道时,属邑八州之人,凡“公至之日,皆罢行之”:此时作者却又因“无一事可假而行者”,错失时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屡次想去而不得去的遗憾,至此已逐渐流溢干字里行间。及至后文又叙写王公如何与监军及众文武宾士宴于滕王阁。并起意修葺此阁,又怎样在工讫后以书命作者为记此事。 “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至此句总收上文,点出了一个“叹”字,萦回往还地再三抒发了不得登临滕王阁的感叹。末尾是: “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则在叙事之外,又以不尽之言,寄寓了作者满腔的不尽之意。比较一般的写景抒情文,这篇文章可谓独辟蹊径。
全篇除用少数文字扼要记叙了滕王阁的修建过程外,几乎全是围绕登阁一事倾诉心向往之与不得偿愿之情。而在作者这种情真意切,余味缭绕的感情抒发中,不得见的滕王阁的美景便越发容易引起人们的想象,促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尽情想象滕王阁的美景便越发容易引起人们的想象,促使读者和作者一起,去尽情想象滕王阁的美。那种扑朔迷离的想象之美与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憧憬追求结合在一起,便升成了朦胧美妙的审美意象。不得览胜之叹原是人们常有的情感,作者将此宛转摹状而出,正好道出了“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一种感情状态,因此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和新奇之感。
参考资料:
1、罗斌主编·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 第一卷: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5.01
简析
《新修滕王阁记》是一篇滕王阁名胜记。作者在写此文时,并没有到过滕王阁,所以文章避开对阁的景致描写,而是一开头就用烘托和层进的手法,渲染了作者对滕王阁的向往之情;接着又叙述了两次都不能亲登滕王阁的缘由经过。最后记叙王仲舒修整滕王阁以及作者为阁作记的过程。全文写得跌宕起伏、变化多,以有尽之言,寄寓了作者满腔的不尽之意。
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时王仲舒为洪州刺史、江南西道观察使,重修滕王阁,于是请作者写下这篇记文。
参考资料:
1、郭预衡,郭英德主编·新版校评 修订本 唐宋八大家散文总集 卷1 韩愈 柳宗元:河北人民出版社,2013.01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韩愈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 韩愈的诗词
► 韩愈的名句
猜您喜欢
临高台
游人欲骋望,积步上高台。
井莲当夏吐,窗桂逐秋开。
花飞低不入,鸟散远时来。
还看云栋影,含月共徘徊。
苦雪四首·其一
二月犹北风,天阴雪冥冥。
寥落一室中,怅然惭百龄。
苦愁正如此,门柳复青青。
峡江寺飞泉亭记
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惟粤东峡山,高不过里许,而磴级纡曲,古松张覆,骄阳不炙。过石桥,有三奇树鼎足立,忽至半空,凝结为一。凡树皆根合而枝分,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僧澄波善弈,余命霞裳与之对枰。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并奏。顷之,又有曳杖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秦中吟十首·重赋
厚地植桑麻,所要济生民。
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
身外充征赋,上以奉君亲。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
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
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
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
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
织绢未成匹,缲丝未盈斤。
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
岁暮天地闭,阴风生破村。
夜深烟火尽,霰雪白纷纷。
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
悲喘与寒气,并入鼻中辛。
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
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
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
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
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
春风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
荠花榆荚深村里,亦道春风为我来。
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斜阳 一作:斜光)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雨晴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兼无叶里花。
蛱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版本一)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版本二)
为薛台悼亡
半死梧桐老病身,重泉一念一伤神。
手携稚子夜归院,月冷空房不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