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其二

惨澹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

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

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连年的战争把一切搅动得阴天惨地,这场战争真的要让活着的人全部死去方才罢休。

蒙军南侵,山河破碎,国土变色。战场上尸横遍野,血染草木,以至于在吹来的风中也带上了血腥气。

当年蒙金和亲,却不能使金国真正安宁,如今就算有申包胥再世,也不能再去秦庭恸哭了。

如今的并州豪杰还有谁在,可悲的是河朔诸将帅竟然没有人学五代刘知远那样分兵解救汴京之围!

注释

惨澹:凄惨暗淡。

干戈:指战争。

包胥:即申包胥,春秋时楚国大夫。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吴国用伍子胥计攻破楚国,他到秦国求救,在秦庭痛哭七日夜,终于使秦国发兵救楚。

井陉:山名。太行山的支脉。有要隘名井陉口,又称土门关。秦时为军事要地。

赏析

诗一开头,呈现在眼前的便是一幅干戈四起、生灵涂炭的动乱景象。“惨淡龙蛇日斗争”,指金、蒙古战争。一说这句是讲岁逢凶年,战祸频仍。依干支纪年,金哀宗天兴元年为壬辰,二年为癸巳。旧时曾有“辰为龙,巳为蛇,岁到龙蛇贤人嗟”(见《后汉书·郑玄传》李贤等注)的解释。二说可互参。接下来的“干戈直欲尽生灵”,是形容战争的残酷无情。

“高原”二句,承上作进一步说明,用事实指出战祸造成的空前浩劫。天兴元年,金遣兵卒民丁万人开堤,决黄河水,以加强汴京的守卫。不料蒙古骑兵杀至,结果生还者不足二三百人(《金史·白撒传》)。诗中叙述的正是此事。“山河改”与“草木腥”的描写,概括了国土残破、面目已非的惨痛现状与杀戮的残忍惨烈。这两句既是写实,也是抒愤;包含着诗人沉重的沧桑之感与悲怆之意。明人瞿佑评曰:“元遗山在金末,亲见国家残破,诗多感怆。”(《归田诗话》)可谓一语中的。面对疮痍满目、京城被围的残局,诗人心头充满了复杂而矛盾的情感:一方面,国家将亡的预感使他心焦如焚;另一方面,自己对此毫无办法、无能为力,又使他痛心疾首、怨恨满腔。

“精卫”句,借用精卫填海的神话从正面表白自己报效国家、矢志不移的决心,充满了绝望而又绝不甘心的悲壮意味。“包胥”句,则取秦庭之哭的典故而反用其意。《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吴国攻破楚国郢都后,楚大夫申包胥在秦国哭了七天七夜,终于使秦王感动,发兵救楚。元好问在这里以“无泪”二字沉痛地指出,即使自己有心效法申包胥,但此刻也只能是欲哭无泪、求救无门,究竟何以如此?诗人在最后二句中揭出真情——“并州豪杰知谁在? 莫拟分军下井陉!”

“并州豪杰”,本来是指五代时拥重兵驻节并州(治所在今山西太原)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后晋开运三年(946)十二月,契丹攻下后晋都城开封;明年,掳晋帝北归。刘知远得到这一消息后,“声言欲出兵井陉(今河北井陉县西)”救援晋帝,但不久却自立为帝。元好问用这一值得沉思的史实影射当时金廷所面临的形势。汴京被围后,哀宗曾一再诏征各地入援,但“累召援兵复无至者”(《金史·白撒传》)。诗人对此极为愤慨。诗中以“豪杰”二字称呼那些拥兵观望、畏缩不前的诸豪帅;以“莫拟”二字揭出他们居心叵测的嘴脸,语意辛辣、讽刺。全诗在怨愤、悲怆、冷峻的笔调中截住,而余意曲宛、感慨尤深。

本诗在写作上以用典见长。全诗用典虽多,但与内容贴切,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与感染力。特别是用典而不受其束缚,善于翻出新意,丰富了诗歌的内涵。赵翼《题遗山诗》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用来印证这首作品,应该是很恰当的。

简析

诗一开头,呈现在眼前的便是一幅干戈四起、生灵涂炭的动乱景象。颔联承上作进一步说明,用事实指出战祸造成的空前浩劫。颈联借用精卫填海的神话从正面表白自己报效国家、矢志不移的决心,充满了绝望而又绝不甘心的悲壮意味。尾联借用典故影射当时金廷所面临的形势,讽刺居心叵测之徒。作者在诗中对金室衰亡流露出深切的哀惋,抒写了作者无力回天悲愤难伸的伤痛。

创作背景

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正月,节节进逼的蒙古军围困了金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十二月,城中粮尽,金哀宗被迫出京亲征。元好问当时任左司都事,仍留在围城中。不久,哀宗因军事失利,东走归德(今河南商丘),实际上放弃了汴京。诗题中的“车驾东狩”即指此事。原诗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元好问的诗词 ► 元好问的名句

猜您喜欢
江城子·咏史

湿云全压数峰低。影凄迷,望中疑。非雾非烟,神女欲来时。若问生涯原是梦,除梦里,没人知。

河传·同伴

同伴,相唤。杏花稀,梦里每愁依违。仙客一去燕已飞,不归,泪痕空满衣。

天际云鸟引晴远,春已晚,烟霭渡南苑。雪梅香,柳带长,小娘,转令人意伤。

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其四

万里荆襄入战尘,汴州门外即荆榛。

蛟龙岂是池中物,虮虱空悲地上臣。

乔木他年怀故国,野烟何处望行人。

秋风不用吹华发,沧海横流到此身。

潼关吏
唐代杜甫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

要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

丈人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

更漏子·今夜期

今夜期,来日别,相对只堪愁绝。偎粉面,捻瑶簪,无言泪满襟。

银箭落,霜华薄,墙外晓鸡咿喔。听咐嘱,恶情悰,断肠西复东。

春从天上来·海角飘零
金朝吴激

会宁府 遇老姬,善鼓瑟。自言梨园旧籍,因感而赋此。

海角飘零。叹汉苑秦宫,坠露飞萤。梦里天上,金屋银屏。歌吹竞举青冥。问当时遗谱,有绝艺鼓瑟湘灵。促哀弹,似林莺呖呖,山溜泠泠。

梨园太平乐府,醉几度春风,鬓变星星。舞破中原,尘飞沧海,飞雪万里龙庭。写胡笳幽怨,人憔悴、不似丹青。酒微醒。对一窗凉月,灯火青荧

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侯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归期犹及柳依依。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

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谢公扶病,羊昙挥涕,一醉都休。古今几度,生存华屋,零落山丘。

迈陂塘·为多情和天也老
金朝李治

大名有男女以私情不遂赴水者。后三日,二尸相携出水滨。是岁陂荷俱并蒂。

为多情和天也老,不应情遽如许。请君试听双蕖怨,方见此情真处。谁点注,香潋滟,银塘对抹胭脂露。藕丝几缕。绊玉骨春心,金沙晓泪,漠漠瑞红吐。

连理树,一样骊山怀古。古今朝暮云雨。六郎夫妇三生梦,幽恨从来艰阻。须念取,共鸳鸯翡翠,照影长相聚。秋风不住。怅寂寞芳魂,轻烟北渚,凉月又南浦。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袐神奸。不用燃犀下照,未必佽飞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