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临江仙·手种门前乌桕树

手种门前乌桕树,而今千尺苍苍。田园只是旧耕桑。杯盘风月夜,箫鼓子孙忙。七十五年无事客,不妨两鬓如霜。绿窗剗地调红妆。更从今日醉,三万六千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亲手栽种在门前的乌桕树,如今已长得千尺高耸、枝叶苍苍。田园依旧是旧日耕种的桑麻景象。夜晚在清风明月下饮酒,听着子孙们吹箫打鼓一片忙乱。我做了七十五年悠闲无事的闲人,两鬓斑白也无妨。绿窗前忽然兴起梳妆打扮,要从今日开始大醉三万六千场。

注释

乌桕树:乌桕是大戟科、乌桕属落叶乔木,乌桕是一种色叶树种,春秋季叶色红艳夺目,不下丹枫。为中国特有的经济树种。

苍苍:茂盛;众多。

耕桑:种田与养蚕。亦泛指从事农业。

剗地:依旧,照样。

简析

此词以手种乌桕树苍苍千尺起兴,借田园旧景与子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勾勒岁月变迁中的安稳。词人以七十五载 “无事客” 自况,两鬓如霜却突发调红妆的兴致,“醉三万六千场” 的豪言,将暮年豁达与对生活的眷恋,融于自然时序与家庭温情中,于质朴笔墨间见生命旷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辛弃疾的诗词 ► 辛弃疾的名句

猜您喜欢
减字木兰花·以大琉璃杯劝王仲翁
宋代苏轼

海南奇宝。铸出团团如栲栳。曾到昆仑。乞得山头玉女盆。

绛州王老。百岁痴顽推不倒。海口如门。一派黄流已电奔。

次日醉归

日晚颇欲归,主人苦见留。

我非不能饮,老病怯觥筹。

人意不可违,欲去且复休。

我醉彼自止,醉亦何足愁。

归路意昏昏,落日在岭陬。

竹里有人家,欲憩聊一投。

有叟喜我至,呼我为君侯。

告以我非是,俛笑仍掉头。

机心久巳尽,犹有不下鸥。

田父亦外我,我老谁与游。

连理枝
宋代晏殊

玉宇秋风至。帘幕生凉气。朱槿犹开,红莲尚拆,芙蓉含蕊。送旧巢归燕拂高檐,见梧桐叶坠。

嘉宴凌晨启。金鸭飘香细。凤竹鸾丝,清歌妙舞,尽呈游艺。愿百千遐寿此神仙,有年年岁岁。

定风波·把酒花前欲问他

把酒花前欲问他。对花何吝醉颜酡。春到几人能烂赏。何况。无情风雨等闲多。

艳树香丛都几许。朝暮。惜红愁粉奈情何。好是金船浮玉浪。相向。十分深送一声歌。

剑客
唐代齐己

拔剑绕残樽,歌终便出门。

西风满天雪,何处报人恩。

勇死寻常事,轻雠不足论。

翻嫌易水上,细碎动离魂。

关河令·秋阴时晴渐向暝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汴京纪事二十首·其十六

盘石曾闻受国封,承恩不与幸臣同。

时危运作高城砲,犹解捐躯立战功。

游金山寺
宋代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相思令·苹满溪
宋代张先

苹满溪,柳绕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时陇月低。

烟霏霏,风凄凄。重倚朱门听马嘶,寒鸥相对飞。

六国论
宋代苏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睢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偏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