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寻道观

唐代王勃

xúndàoguān--wáng

zhīchánguāngfēnpéngquēshèngguī

tánqīngguìdāndòngsōngshū

sānshānjīnxiāngyuè

cāngqiúkōngwàngbáiyún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所谓的道观就是昌利观,我所认识的张天师就住在这里。

仙家道观光照九州,蓬莱城阙规制天殊。

安静的青石道坛桂树门槛,庄重的丹红洞府松木户枢。

玉饰的书籍记载三山秘籍,金制的箱子盛装五岳真图。

苍龙翔天不得匹乘,空望仙乡云衢通途。

注释

道观(guàn):道教供奉神祖、仙人,进行宗教法式和修行的建筑。

张天师:东汉张道陵曾在昌利山等诸山修道。张道陵,五斗米道的创始人,道教第一代天师。一说张天师是当时一位姓张的道教主持人。

芝廛(chán):道观的美称。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略亭皋,跨芝廛,苑太液,怀曾山。”清厉荃《事物异名录》卷二七:“《山堂肆考》:‘芝廛、蓬阙皆道士观也。’”芝,一作“枝”。

分野:古天文说,天上星辰的位置与地面州国的位置相对应,星域之划分称分星,地面相对区域称分野。此代指九州、天下。

蓬阙:原指蓬莱宫,神仙居住的地方。多用于借指道观。

规模:规制、程式。《魏书·地形志上》:“中画九州,外薄四海,析其物土,制其疆域,此盖王者之规模也。”

碧坛:青石道坛,道教法事场所。

清:清静,安静。

桂阈(yù):桂木门槛。王勃《平台密略赞·孝行》:“受训椒殿,承辉桂阈。”阈,一作“影”。

丹洞:仙洞。唐徐坚等《初学记·卷八·江南道》引南朝梁陶弘景《登真隐诀》:“赤城山下有丹洞。”赤城山,传说中的仙境。

肃:庄重,严肃。

松枢:松木的门枢(枢轴)。

玉笈(jí):玉饰的书籍。《汉武帝内传》:“上元夫人即命侍女……捧八色玉笈,凤文之蕴以出六甲之文。”三山:传说的海上三神山。西晋.王嘉《拾遗记.高辛》:“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洲也。”

金箱:金制的箱子。《汉武帝内传》:“帝乃盛以黄金之箱,封以白玉之函。”五岳:道教五仙山,东岳广乘山,南岳长离山,西岳丽农山,北岳广野山,中岳昆仑山。《汉武帝内传》:“王母出以示之曰:‘此《五岳真形图》也……太上道君下观六合,瞻河海之长短,察丘岳之高卑……画形秘于元台……今以相与,当深奉慎。’”

苍虬:青色的龙。三国魏曹植《九咏》:“驷苍虬兮翼毂,驾陵鱼兮骖鲸。”得:一作“见”。

白云衢:犹白云乡,即仙乡。语本《庄子·天地》:“乘彼白云,游于帝乡。”衢,空旷的云间,汉乐府古辞《艳歌》:“今日乐上乐,相从步云衢。”

参考资料:

1、赵立刚.历代名道传.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63

2、倪木兴 选注.初唐四杰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18-19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兴盛时期昌利观周围的事物及环境,诗人眼中的道观并非全是梦幻的仙境,也具有人界富贵阶级意识及积极向上精神,然而诗人眼中的道观并非全是人间的俗物,也有仙界的超凡自然意识及静穆无为精神。

诗序“其观即昌利观,张天师居也”,体现了时昌利观在初唐时是非常兴盛的。而同处唐代的薛能的《过昌利观有怀》(“万仞云峰八石泉,李君仙后更谁仙。我来驻马人何问,老柏无多不种田”)却写的是一派苍凉。李君就是李白。李白晚年经历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昌利观已经衰败。而薛能选择昌利观,来感怀家和社会的命运,可以推测王勃时期的昌利观不仅兴盛,可能还是当时的道教圣地或者是具有政治气息的道教中心,表明了年轻的王勃到当时这个顶级的道观求仙问道,心态不仅仅静穆,也是积极向上的。

诗中首联与王维的“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终南山》)大体是一样的意思。王勃写的是山野上光影勾勒出的静态的分割线。而王维诗写得更具云霓动感和朦胧美。看到如此明显的阴晴分界,诗人必定登上了山顶,暗托寻找时间之久和寻找的决心。终于,不负有心,找到了极具规模的宛若仙境的道观。颔联是互文。色彩上,清幽的“碧”对荣盛的“丹”;形态上,外放寂静的坛对深幽自然洞;“清”“肃”二字合意,运用倒装句式,形容词提前,强调道观特点。“松”“桂”属名木,“阈”“枢”合指整个道观的建筑。碧绿和丹红的色彩不仅仅符合道教清肃自然的精神,而且可见时代的富贵繁荣。“桂阈”“松枢”也有门第等级的意思。颈联也是互文,与“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汉江临泛》)异曲同工。“记”“图”同义,指让人挂念敬慕。三山是是仙界传说,五岳则是人间实有。三山五岳,泛指名胜,有权威意识;泛指海内,由仙至人,由帝王至百姓。玉芨是仙草,金相则存在世俗感。故玉芨对三山,金箱对五岳。诗人将整个仙界人界各个姿态勾勒出来。尾联表现出一种欲成仙而不得的无奈情绪。诗中的道教仙家思想,既是李唐王朝以老子为先祖、尊奉道教的社会现实的反映,也是王勃失意于官场之后消极情绪的自然流露。

此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道教的向往之情,也流露了作者失意于官场之后消极情绪。

参考资料:

1、王明.王勃《寻道观》诗注解和赏析.北京大学学报,2004(05):21

创作背景

这首诗应当作于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夏秋时,当时王勃游蜀地,在金堂(今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写下了这首诗。

王勃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 王勃的诗词 ► 王勃的名句

猜您喜欢
酬屈突陕

落叶纷纷满四邻,萧条环堵绝风尘。

乡看秋草归无路,家对寒江病且贫。

藜杖懒迎征骑客,菊花能醉去官人。

怜君计画谁知者,但见蓬蒿空没身。

上行杯·草草离亭鞍马

草草离亭鞍马,从远道,此地分襟,燕宋秦吴千万里。

无辞一醉。野棠开,江草湿。伫立,沾泣,征骑骎骎。

送友人游河东
唐代项斯

停车晓烛前,一语几潸然。

路去干戈日,乡遥饥馑年。

湖波晴见雁,槐驿晚无蝉。

莫纵经时住,东南书信偏。

七绝·五云山

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

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

江南柳·隋堤远
宋代张先

隋堤远,波急路尘轻。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何况自关情。

斜照后,新月上西城。城上楼高重倚望,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

路逢襄阳杨少府入城戏呈杨员外绾
唐代杜甫

寄语杨员外,山寒少茯苓。

归来稍暄暖,当为劚青冥。

翻动神仙窟,封题鸟兽形。

兼将老藤杖,扶汝醉初醒。

题农父庐舍
唐代丘为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闲。

沟塍流水处,耒耜平芜间。

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

华清宫二首
唐代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长生秘殿倚青苍,拟敌金庭不死乡。

无奈逝川东去急,秦陵松柏满残阳。

送杨长史赴果州
唐代王维

褒斜不容幰,之子去何之。

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江南旅情
唐代祖咏

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

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

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

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