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在线反馈

更漏子·柳丝长

gènglòuzi··liǔzhǎng--wēntíngyún

liǔzhǎngchūnhuāwàilòushēngtiáojīngsāiyànchénghuàpíngjīnzhè

xiāngbáotòuliánchóuchàngxièjiāchíhóngzhúbèixiùliánchuímèngzhǎngjūnzhī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柳丝柔长春雨霏霏,花丛外漏声不断传向远方。塞雁向南归去令人惊心,杂乱的城鸟寻觅着栖巢,望着画屏上对对金鹧鸪令人格外伤感。

薄薄的香雾透入帘幕之中,美丽的楼阁池榭啊再无人一起观赏。绣帘低垂独自背着垂泪的红色蜡烛,长梦不断远方亲人啊可知道我的衷肠?

注释

更漏:古人用铜壶滴漏来计时,将一夜分为五更。

子:曲子的简称。

漏声:指报更报点之声。

迢递(tiáo dì):遥远。

塞雁:北雁,春来北飞。

城乌:城头上的乌鸦。

画屏:有图饰品的屏风,为女主人公居室中的摆设。

金鹧鸪(zhè gū):金线绣成的鹧鸪,可能绣在屏风上,也可能是绣在衣服上的。

薄:通“迫”,逼来。

惆怅(chóu chàng):失意、烦恼。

谢家池阁:豪华的宅院,这星即指女主人公的住处。谢氏为南朝望族,居处多有池阁之胜。后来便成为一共名。韦庄归国遥词中有“日落谢家池阁”句。

红烛背:背向红烛;一说以物遮住红烛,使其光线不向人直射。

参考资料:

1、顾农,徐侠.《中国历代名家流派词传·花间派词传》 .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 :48 .

2、林霄 .《唐宋元明清名家词选》 .贵阳 :贵州民族出版社 ,2005 :12 .

3、陈耳东,陈笑呐 .《情词》 .西安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7 :47 .

4、亦冬 .《唐五代词选译》(修订版) .南京 :凤凰出版社 ,2011 :48 .

5、赵仁珪 .《唐五代词三百首》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2 :49 .

6、郭彦全 .《历代词今译》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10 .

赏析

这首词表现了一个思妇在春雨之夜的孤寂境遇和愁苦思恋。

上片写室外之景。首三句描写春雨绵绵洒在柳丝上,洒在花木丛中的情形。独处空闺的人是敏感的。外界的事物很容易触动其心绪,何况是在万籁俱寂的春夜。因此,当她听到从花木上掉下来的雨滴之声,犹误以为是远方传来的计时漏声。可以想象,思妇由于对远人的眷念时刻萦系在心,无法释然。故而心绪不宁,度日如年。那雨滴之声就像是放大了的漏声,对她来讲就格外地刺耳。柳丝、春雨等本是浓丽之景。但在这里只是用来暗示思妇凄凉的心境,增强对比的效果。“惊塞雁”三句则进一步渲染思妇的这种心理感觉。人忍受不了这夜雨之声的侵扰,那么物又如何呢。在思妇的想象中,即使征塞之大雁,宿城之乌鸦,甚至是画屏上之鹧鸪也必定会闻声而惊起,不安地抖动其翅翼。这几句是移情于物的写法,以惊飞的鸟来暗示思妇不安的心情。“画屏金鹧鸪”乍一看似突亍铿由室外移至室内,由听觉变成了视觉。其实,描写静止的鹧鸪慢慢变得灵动起来,这种错觉正好衬出思妇胸中难言之痛苦。

下片描写思妇所居之室内情形。在兰室之内,炉香即将燃尽.香雾渐渐消散,但却依然能透过层层的帷帐。在这样精致雅洁的环境里,思妇的心态却只能以“惆怅”两字来概括,可见其凄苦。这里“谢家池阁”泛指思妇居处。由于这些华堂美室曾经是思妇与离人共同欢乐的地方。现今独自居住,物是人非,故其心理感觉就迥然不同。“红烛背”三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在这孤寐无伴的夜晚。百无聊赖的环境下思妇之情状。如何才能排遣心中绵绵不绝的离情,如何才能寻觅离人的踪影。只有吹熄红烛,放下帐帷,努力排除外界的干扰,进入梦乡。然而“梦长君不知”,这又是一种多么可悲可叹的情景。

全词用暗示的手法,造成含蓄的效果,思妇寂寞凄凉的心理状态,深沉细腻的感情世界,几乎都是从具体的物象中反映出来的。

参考资料:

1、钱仲联 .《爱情词与散曲鉴赏辞典》 .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2 :24 .

鉴赏

这首词是一首抒写女子春夜相思愁苦的春怨词。词的上片写女子春夜难眠的情状。作者由景写起,以动寓静。柳丝亦如情丝,细雨亦湿心田,如此长夜,思妇本已难眠,却偏偏总有更漏之声不绝。“惊”“起”雁、乌,更惊起独守空房的相思女子。寂寞中听更漏声,仿佛石破天惊,甚至连画屏上的鸟都已被惊起,女子的朦胧情态一扫而空,惆怅更重。上片写景似乎单纯,但处处都可见情,“惊”“起”的气氛笼罩全片,为下片的叙写情怀做了极好的铺垫。

词的下片直接写人,以静寓动。香雾虽薄却能透过重重的帘幕,正像相思的惆怅挥之不去,驱之还来。过片三句写尽了闺中女儿怅惘寂寞的心思。最后三句说,任红烛燃尽,把帐帷落下,本以为可以不再听、不再看便不再思了,未料想,相思却入梦,只是梦里有君君不知啊!下片写人兼写境,以女子的心境来写女子的环境,实际上暗中写出了“君”的无情和冷漠,由“君”的“不知”更写出了女子的“惆怅”和凄苦,是以情视景、以景见意的写法,委婉含蓄。

全词动中有静、静中寓动,动静相生,虚实结合,以女子的情态反映相思之情的无奈和愁苦,语轻意重,言简情深,含蓄蕴藉,曲致动人,是婉约词的风格。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庭筠工于造语,极为绮靡,《花间集》可见矣。《更漏子》一首尤佳。

胡元任云:庭筠工于造语,极为奇丽,此词尤佳。《花间集评注》引尤侗云:飞卿《玉楼春》、《更漏子》,最为擅长之作。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更漏子》与《菩萨蛮》同意。“梦长君不知”即《菩萨蛮》之“心事竟谁知”、“此情谁得知”也。前半词意以鸟为喻,即引起后半之意。塞雁、城乌,俱为惊起,而画屏上之鹧鸪,仍漠然无知,犹帘垂烛背,耐尽凄凉,而君不知也。陈廷焯《白雨斋词话》:“惊塞雁”三句,此言苦者自苦,乐者自乐。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 温庭筠的诗词 ► 温庭筠的名句

猜您喜欢
娘子军
宋代〕 孔平仲 撰

  唐高祖之第三女,微时嫁柴绍。高祖起兵反隋,绍与妻谋曰:“尊公欲扫平天下,绍欲迎接义旗,二人同去则不可,吾独行又俱后害,未知机如何?”妻曰:“公宜速去。予一妇人,临时自为计。”绍即间行至太原投高祖。妻乃归酃县,散家资,起兵以应高祖,得兵七万人,颇多为女子,与太宗俱围京城,号曰娘子军。京城平,封为平阳公主。

谒金门·花满院
宋代陈克

花满院。飞去飞来双燕。红雨入帘寒不卷。晓屏山六扇。

翠袖玉笙凄断。脉脉两蛾愁浅。消息不知郎近远。一春长梦见。

采蘩
先秦佚名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浣溪沙·语燕鸣鸠白昼长
明代刘基

语燕鸣鸠白昼长,黄蜂紫蝶草花香。苍江依旧绕斜阳。

泛水浮萍随处满,舞风轻絮霎时狂。清和院宇麦秋凉。

诉衷情·碧沼红芳烟雨静
唐代韦庄

碧沼红芳烟雨静,倚兰桡。垂玉佩,交带,袅纤腰。

鸳梦隔星桥,迢迢,越罗香暗销,坠花翘。

赠蜀府将

蛮入成都,频著功劳。

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池上二绝

山僧对棋坐,局上竹阴清。

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咏北海
唐代汪遵

汉臣曾此作缧囚,茹血衣毛十九秋。

鹤发半垂龙节在,不闻青史说封侯。

即日

小苑试春衣,高楼倚暮晖。

夭桃惟是笑,舞蝶不空飞。

赤岭久无耗,鸿门犹合围。

几家缘锦字,含泪坐鸳机。

西使兼送孟学士南游

地道巴陵北,天山弱水东。

相看万馀里,共倚一征蓬。

零雨悲王粲,清樽别孔融。

徘徊闻夜鹤,怅望待秋鸿。

骨肉胡秦外,风尘关塞中。

唯馀剑锋在,耿耿气成虹。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