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井莲当夏吐,窗桂逐秋开。

出处

出自南北朝王融的〔临高台

全诗

游人欲骋望,积步上高台。

井莲当夏吐,窗桂逐秋开。

花飞低不入,鸟散远时来。

还看云栋影,含月共徘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游客们想要尽情观赏美景,就一步步登上高高的亭台。

夏天的时候,池塘里的荷花正盛开着,而到秋天,窗边的桂花也会逐渐绽放。

花瓣随风轻轻飘落,却不会低落到游人身边,鸟儿们四散飞去,但偶尔还会从远处飞回来。

站在台上,再转头看那云影映衬下的楼阁,它似乎与天空中的明月一同静静地徘徊,美不胜收。

注释

骋望:驰骋游览。放眼远望。《楚辞·九歌·湘夫人》:“登白苹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积步:累积步子。宋叶适《彭子复墓志铭》:“孰为任重?累铢而称;孰为道远?积步而行。”

井莲:井边的莲花。

当夏:正当夏日。

吐:吐蕊。

窗桂:窗前的桂花。

逐秋:追逐秋天。

时来:时常来到。

云栋:高入云表梁栋

赏析

诗的开篇紧扣题面,直截了当地告诉读者,“游人”之所以要“临高台”的原因——正在园林中游览的他,为了纵目远眺,领略到更多的景致,一步一步地登上了那高高的楼台。这里,诗人不作铺垫,不加渲染,而是直书其事,以便腾出更多的篇幅,集中写登高所见。

接下来就开始写登高所见了。庭院中水池里种着一片莲,窗外则是数株桂,毫无疑问,这些皆是“游人”举目即见的。可是,那高洁雅丽的莲花只有盛夏时节才吐蕊,那清香疏淡的桂花却要随着秋天的来临才能开花。“游人”显然是来得太早了,他唯有见到莲叶与桂枝,而不能见到莲花桂葩,这未免有些太遗憾了。但诗人却巧妙地将这遗憾化为神奇,写出了新意。如果诗人在这里只就“游人”之所见记其所见,显然是一种寻常写法,是难以写出新意的。然而诗人既写“游人”之眼中所见,又写“游人”之所未见;既写了“游人”之眼中所见,又写“游人”心中所见,便使小诗产生了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纵然夏未至秋未到,莲花桂葩的神采风韵眼下“游人”确实无从领略,可是此时他心中却想象到了。这想象到了的景致,比眼前所见到的更为绚丽,更为美好,这样写便冲破了时间概念的限制,增加了作品的容量,“游人”那预言式的想象,对展示园林之美起了积极的作用。

当“游人”从夏莲秋桂的遐想中回到现实中时,他的目光已向稍远的地方投去。园外,那杨花柳絮在低空轻飘飘地飞扬。从最后二句所写的时间往前推算,此时当时暮霭沉沉时分,由于轻烟淡雾的笼罩,那杨花柳絮很少有越过院墙飞入园中的。而清晨早已散去的鸟儿,此刻已然到归巢时候,它们正陆陆续续地动远方回来。那院墙是可以挡得住飞花,但却挡不住飞鸟的。诗的三、四句虽曾从侧面透露出了“游人”游园的时间,但不细心的读者或许未曾留意,这五、六二句就明白地告诉我们了:是在暮春时节,傍晚时分。

看来登高望远的“游人”是有戏流连忘返了。夜幕已然降临,他仍在楼上转来转去,此时他的注意力已投向了那神秘的太空。空中密云成阵,月影时隐时现。云在动,月也在动,天上的云和月,互相映衬,不错烘托,仿佛是在结伴徘徊。就在这种略带神秘色彩的气氛之间,诗人结束了全诗。

这首诗写登高所见,采用了地域上由远及近、空间上由上而下、时间上由先及后的写法,因而写得很有层次和条理。如果说这种依次铺排的写法尚属常见的话,那么,诗人所采取的在摹写登高所见的同时,又融入将未见景象的写法,则是一种艺术上的创新。

王融

(467—493)南朝齐琅邪临沂人,字元长。王僧达孙。博涉有文才。举秀才,累迁太子舍人。竟陵王萧子良特相友好,为“西邸八友”之一。欲兴家业,上书武帝求自试,迁秘书丞。帝幸芳林园,禊宴朝臣,使融为《曲水诗序》,文藻富丽,当世称之。后子良复奉融为宁朔将军、军主。及武帝病笃,融欲矫诏立子良,事败,郁林王即位,收狱赐死。融文辞捷速,为永明体代表作家。今存《王宁朔集》辑本。 ► 王融的诗词 ► 王融的名句

猜您喜欢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