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田鼓笛乐熙熙,空有歌声未有词。
从此商於为故事,满山皆唱舍人诗。
译文
畬田时伴着鼓笛声而一派和乐,只是吟唱时有歌曲而没有歌词。
这种情况在商於地区将成为过去,以后满山的人都将唱我写的这五首诗。
注释
熙熙(xī xī):和乐的样子。
商於(wū):古地区名,在今陕西商南县、河南淅川县内乡一带。战国时,张仪说楚怀王绝齐亲秦,愿以商於之地六百里献楚,即指此。(见《史记·张仪传》)一说指商(今陕西商县)、於(今河南西陕县)两邑及两邑间的地区,即今丹江中下游一带,宋代属商州所辖。於,《宋诗钞》作“于”。
故事:过去的事。
舍(shè)人:作者自称。《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舍人,亲近左右之通称也。”作者曾任右拾遗、直史馆、左司谏知制诰等官,常在皇帝左右,故自称“舍人”。
《畲田词五首·其五》是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绘了畲田劳作时鼓笛齐鸣、歌声欢快的场景,诗中特别指出歌声虽响却未填词,说明这是民间自发的、质朴的欢乐;后两句说无歌词的情况将成为过去,漫山遍野都将传唱诗人的诗歌,流溢着喜悦、自豪的情绪。全诗情调昂扬,是诗人对田园生活最诚挚的礼赞,富有民间风情。
北宋淳化二年(991年),诗人因上疏为遭受诬陷的朝臣徐铉辨冤而触怒宋太宗,被贬为商州(治所在今陕西商县)团练副使。当时商州还很荒僻,其属县丰阳、上津一带多是深山穷谷,车辙不通,农业上仍是刀耕火种,而且保持着互相帮助、协力耕种的古老传统。诗人深为山区这种质朴淳厚的风习所感动,便在到商州的第二年(992年)春天写下《畬田词五首》。此诗为其中第五首。
参考资料:
1、张秉戍 主编.历代诗分类鉴赏辞典[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2年07月第1版:1282-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