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思兮在何所,胸中灵气欲成云。
槎通碧汉无多路,土蚀寒花又此坟。
某水某山埋姓氏,一钗一佩断知闻。
起看历历楼台外,窈窕秋星或是君。
译文
我所思念之地在何方?胸中滋生的灵气,仿佛能凝聚成云。
可渡碧天银河的木槎,终究无路可寻,世间人才,却如寒风中凋零的花,委顿于泥土。
只得在某片山水中隐姓埋名,至于簪钗佩玉等生平琐事,不必让人知晓。
起身眺望楼台外清晰分明的景致,那秋空里美好幽深的明星,或许便是你存世的英灵。
注释
灵气:指不平凡的抱负。
槎通碧汉无多路:用晋张华《博物志》载海边居民摇船误入天河事。
一钗一佩:一男一女,指生平琐事。
历历:清楚明白,分明可数。
参考资料:
1、汤克勤·龚自珍诗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9
2、叶君远 邓安生·中国古典诗歌基础文库·元明清诗卷·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才志难伸、遭逢埋没的愤懑,也暗含与其如此,不如坚守节操、寄情山水的心境。诗的首联以一个 “思” 字总领全篇,将诗人内心郁结不畅、思绪纷乱无措的状态清晰道出。颔联诉说着诗人欲践行理想却前路阻断的困局,点出人才往往难以获得重用的现实。颈联更清晰地透出诗人对自身苦闷与彷徨的深层抒发。尾联里的 “窈窕秋星”可看作诗人心中追寻的理想象征;而一个 “或” 字,却又将他此刻满心的怅惘之情悄然流露。
《秋心三首·我所思兮在何所》作于清宣宗道光六年(1826),他第五次参加会试失败,而好友谢阶树、陈沆、程同文等相继谢世,心绪之恶,尤胜于三年之前写《夜坐》时。此诗即在异样的凄凉落寞中写就,为自悼身世之作。
参考资料:
1、汤克勤·龚自珍诗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9
昔众尝至一乡陬,颓然靡然,昏昏冥冥,天地为之易位,日月为之失明,目为之眩,心为之荒惑,体为之败乱。问之人:“是何乡也?”曰:“酣适之方,甘旨之尝,以徜以徉,是为醉乡。”
呜呼!是为醉乡也欤?古之人不余欺也,吾尝闻夫刘伶、阮籍之徒矣。当是时,神州陆沉,中原鼎沸,而天下之人,放纵恣肆,淋漓颠倒,相率入醉乡不已。而以吾所见,其间未尝有可乐者。或以为可以解忧云耳。夫忧之可以解者,非真忧也,夫果有其忧焉,抑亦必不解也。况醉乡实不能解其忧也,然则入醉乡者,皆无有忧也。
呜呼!自刘、阮以来,醉乡遍天下;醉乡有人,天下无人矣。昏昏然,冥冥然,颓堕委靡,入而不知出焉。其不入而迷者,岂无其人者欤?而荒惑败乱者,率指以为笑,则真醉乡之徒也已。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