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台行高,高以轩。
下有水,清且寒;中有黄鹄往且翻。
行为臣,当尽忠,愿令皇帝陛下三千岁,宜居此宫。
鹄欲南游,雌不能随,我欲躬衔汝,口噤不能开。
我欲负之,毛衣摧颓,五里一顾,六里徘徊。
译文
面临这高高的台阁,台阁既高大又轩昂。
台下缓缓的流水啊,清澈之中透出冰凉;
黄鹄空中联翩飞翔。
身为臣当做个忠良,
愿皇帝陛下三千岁,在宫中永远享安康。
黄鹄啊双双飞向南,雌鹄不能相随前往。
我想亲自衔你飞行,无奈口儿不能开张。
我想背负你而去啊,无奈羽毛已遭损伤,
我只能五里一回顾,六里啊一徘徊彷徨。
注释
临台行高:即言登临高台。行,登。
高以轩:高台上有宽宽的平台。
黄鹄:一种大的水鸟。鹄:天鹅。形如鹤,色苍黄。
往且翻:来往翻飞。
行为臣:作为臣。
躬衔汝:亲自衔你(指雌鹄)。
毛衣摧颓:羽毛摧残,以示无力承负。
这是一首为入乐演唱而作的诗歌。临高台:乐府旧题,为《汉铙歌》十八曲中的第十六曲。郭茂倩《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汉铙歌》云:“《乐府解题》曰:古词言:‘临高台,下见清水,中有黄鹄飞翻,关弓射之,令我主万年。’”诗前半系改写《汉铙歌》而来。“鹄欲南游”以下部分为收录在《乐府诗集·相和歌辞·艳歌何尝行》的“古辞”。这表明,曹丕因乐府旧题进行创作时虽选择了 “鼓吹曲”中的“汉铙歌”调,但同时吸收了隶属“相和曲”的“古辞”。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三十九引《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云:‘《艳歌何尝 行》,歌文帝《何尝》、古《白鹄》二篇。’”。就是说,早在曹丕时期依声填词时人们已开始尝试用不同的音乐或乐谱来演唱同一首歌诗。
太行山似海,波澜壮天地。
山峡十九转,奇峰当面立。
仰望天一线,俯窥千仞壁。
外线雾飘浮,内线云层积。
山阳薄雾散,山阴白雪密。
溪流走山谷,千里赴无极。
清漳映垂柳,灌溉稻黍稷。
园田村舍景,无与江南异。
我行半中国,廿年不暖席。
五岭度三载,罗霄岁余寄。
武夷品新茶,仙霞曾游击。
突围到章贡,埋伏到九嶷。
黄山观云海,茅山竖战戟。
风驰万壑开,云卷千峰集。
殊多友姿态,林泉更幽僻。
此日见太行,险峻称第一。
我初入山来,麻田度良夕。
六年战平原,山居睡沉寂。
朝来启户牖,山光照四壁。
迎面仙人峰,侧观似飞骑。
又似南面朝,又似相让揖。
又似张锦屏,榜题挥彩笔。
又似三人会,俯首方对弈。
又似故友逢,抵掌谈昔昔。
众山齐南向,万马奔飞檄。
忽然一转折,昂首与天逼。
相看长不厌,万幻数难悉。
因念抗战中,华北阻寇骑。
平型雁门捷,阳堡显奇迹。
妙峰战北平,翼东敌逃逸。
大军出雄关,满蒙斧初劈。
东进抵渤海,齐鲁喜洋溢。
南进战苏皖,淮泗波涛激。
西征向郑洛,中原撑半壁。
江淮与河汉,四望红旗立。
南去海南岛,珠江风暴急。
敌后三战场,驰骋羽书疾。
决策赖延安,太行天下脊。
一九四二年,苦战破铁壁。
主力与民兵,敌军尽战栗。
始知不义战,厥功永难毕。
人心有向背,所到皆振臂。
政治尊民主,联合定大计。
经济重生产,首事减租息。
文化归大众,工农兵统一。
民间艺术源,提炼显神迹。
教条毒害多,新旧皆有弊。
惟在实践中,创造合实际。
请看解放区,人足家自给。
盗匪告肃清,乞丐无处觅。
稼墙与工商,生产事蓄积。
在在无贫乏,耕三而余一。
大同尚有期,小康已中的。
华夏五千年,治隆谁能匹?
以此言抗战,到处破强敌。
以此言建国,扫除苛政迹。
可怜顽固派,摩擦空费力。
可怜敌与伪,泥足危岌岌。
人民革命军,狂潮如卷席。
沛然谁能御?四海望宁一。
辛勤四年来,收功在近纪。
吁嗟乎!黄河东走汇百川,自来表里太行山。
万年民旅发祥地,抗战精华又此间。
山西在怀抱,河北置左肩。
山东收眼底,河南示鼻端。
长城大漠作后殿,提携捧负依陕甘。
更有人和胜天时,地利攻守相攸关。
创业不拔赖基地,我过太行梦魂安。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趣 一作:曲)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