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全部分类 国学典籍 国学人物 成语大全 汉语词典 汉语字典 近义词 反义词 在线反馈

南园十三首·其四

唐代李贺

三十未有二十余,白日长饥小甲蔬。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虽然还未到三十岁,但已二十有余,常日受饥饿,靠吃蔬菜填充肠肚。

桥上一位老人怜悯我,赠给我一卷讲授军家韬略的兵书。

注释

未有:一作“未满”。吴正子云:今长吉言三十岁犹未有,但二十余岁耳,而饥困已如此。长吉此以三十为说,年仅二十七不满三十,岂非诗哉?

小甲蔬:原为莩甲尚小的蔬菜,此处指野菜。甲,新芽。

哀念:怜悯。

因遗戎韬一卷书:张良游下邳,桥上有老父使良取履,后出一编书授之,乃太公兵法。戎韬,即《太公六韬》,此处指兵书。

参考资料:

1、彭定求 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975

2、徐传武.李贺诗集译注.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90-106

3、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55-61

4、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87-289

5、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008-1013

简析

《南园十三首·其四》是一首七言古诗,表达了诗人欲弃文从武、为国效力的抱负。诗的首句写年龄,抒发怀才不遇、英年遭弃的愤懑情怀;次句极写诗人困苦的处境,为下文弃笔从戎的描写作必要的铺垫;后两句表明诗人对前途并没有绝望,祈愿能以投笔从戎的方式得到重用,而有一番作为,为国效力。全诗辞意显豁,情怀激越,代表了李贺诗风激壮豪迈的一面。

创作背景

李贺组诗《南园十三首》是作者辞官回到福昌昌谷后,在家乡的南园闲居时所作的一组杂诗,创作时间在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至十一年(816年)之间。本首诗组诗中的第四首。

参考资料:

1、冯浩非 徐传武.李贺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55-61

2、于海娣 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287-289

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李贺的诗词 ► 李贺的名句

猜您喜欢
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美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潇湘神·湘水流

湘水流,湘水流,九疑云物至今秋。

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芳草露中愁。

酅公合祔挽歌
唐代顾况

草露前朝事,荆茅圣主封。

空传馀竹帛,永绝旧歌钟。

清镜无双影,穷泉有几重。

笳箫最悲处,风入九原松。

捉搦歌·其三
隋代佚名

华阴山头百丈井,下有流水彻骨冷。

可怜女子能照影,不见其馀见斜领。

遐方怨·欹角枕

欹角枕,掩红窗。梦到江南,伊家博山沈水香。湔裙归晚坐思量。轻烟笼翠黛,月茫茫。

别董大二首·其二
唐代高适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代答闺梦还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著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解闷十二首·其六
唐代杜甫

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

三闾庙
唐代汪遵

为嫌朝野尽陶陶,不觉官高怨亦高。

憔悴莫酬渔父笑,浪交千载咏离骚。

古风五十九首·其三十一
唐代李白

郑客西入关,行行未能已,

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

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

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国学猫 皖ICP备18026045号-3
皖公网安备 340111020033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