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射猛兽于苑内,有群豕突出林中。太宗引弓射之,四发而殪四豕。有一雄豕,疾来冲马,民部尚书唐俭投马搏之,太宗拔剑断豕,顾而笑曰:“天策长史,不见上将军击贼耶?何惧之有?”俭对曰:“汉高祖于马上得之,不于马上治之。陛下以神武定四方,岂复逞雄心于一兽?”太宗善其言,因命罢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唐太宗在园林里射猎猛兽,突然有一群野猪从树林中窜出。唐太宗拉开弓射向它们,连发四箭射杀了四只野猪。这时有一只雄性野猪急速向马冲过来,民部尚书唐俭(从马上)跳下去与它搏斗,唐太宗迅速拔出剑斩杀了这只野猪,他回头看着身边的人笑着说:“唐俭,你没见过上将军打败贼寇吗?有什么好怕的?”唐俭回答说:“汉高祖在马背上得了天下,却不是在马背上治理天下。陛下您凭借神勇平定了四方,难道还要在一只猛兽身上逞强吗?”唐太宗认为唐俭的话很有道理,于是下令结束打猎。
注释
豕:猪。
引弓:拉弓。
殪:射死。
天策长史:官职名,此指唐俭。
马上:马背上,多指征战武功。
治:管理,处理。
神武:以吉凶祸福威服天下而不用刑杀,此指威武。
逞:显示,施展。
雄心:求胜之心。
简析
此文生动刻画了唐太宗狩猎遇险时的骁勇之姿与纳谏之明;唐俭以汉高祖的典故巧妙讽谏,展现了臣子以史为鉴、直言敢谏的胆识,并透视出盛世之君须收敛武力、修养仁德的为政准则。太宗从善如流“命罢猎”的举动,既呼应了“神武定四方”的功业背景,又通过狩猎小事彰显出这位明君戒奢戒骄、虚怀纳谏的治国智慧。
师干久不息,农为兵兮民重嗟。
骚然县宇,土崩水溃,畹中无熟谷,垅上无桑麻。
王春判序,百卉茁甲含葩。
有客避兵奔游僻,跋履险阨至三巴。
貂裘蒙茸已敝缕,鬓发蓬舥,雀惊鼠伏,宁遑安处,独卧旅舍无好梦,更堪走风沙!
天人一夜剪瑛琭,诘旦都成六出花。
南亩未盈尺,纤片乱舞空纷拏。
旋落旋逐朝暾化,檐间冰柱若削出交加。
或低或昂,小大莹洁,随势无等差。
始疑玉龙下界来人世,齐向茅檐布爪牙。
又疑汉高帝,西方来斩蛇。
人不识,谁为当风杖莫邪。
铿锵冰有韵,的皪玉无瑕。
不为四时雨,徒于道路成泥柤。
不为九江浪,徒为汩没天之涯。
不为双井水,满瓯泛泛烹春茶。
不为中山浆,清新馥鼻盈百车。
不为池与沼,养鱼种芰成霪霪;不为醴泉与甘露,使名异瑞世俗夸。
特禀朝沏气,洁然自许靡间其迩遐。
森然气结一千里,滴沥声沉十万家。
明也虽小,暗之大不可遮。
勿被曲瓦,直下不能抑群邪。
奈何时逼,不得时在我梦中,倏然漂去无余。
自是成毁任天理,天于此物岂宜有忒赊。
反令井蛙壁虫变容易,背人缩首竞呀呀。
我愿天子回造化,藏之韫椟玩之生光华。